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二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二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随真知识品第五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新学菩萨云何学六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新学菩萨欲学六波罗蜜者。当与真知识相随。常当承事。又复当与能解说般若波罗蜜者相随亦亲近。有能解说是般若波罗蜜者。常当呼人劝助。令学六波罗蜜。当守奉行。当持是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莫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鼍于五阴。亦莫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鼍六波罗蜜。莫鼍于内外空及有无空。莫鼍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莫鼍萨云若。所以者何。不鼍五阴者便逮得萨云若。不鼍六波罗蜜者便逮得萨云若。不鼍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者便逮得萨云若。当言善男子。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中莫起想著之意。所以者何。善男子。是五阴非可著者。亦莫于六波罗蜜有所著。善男子。六波罗蜜亦非可著者。亦莫著于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乃至萨云若亦莫有著。所以者何。萨云若者亦非有著。亦莫起著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亦莫起著于菩萨乘。亦莫起著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以者何。善男子。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非可著者。何以故。诸法之相皆悉空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甚谦苦于空无相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欲得阿惟三佛。
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甚谦苦于空无相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阿惟三佛。须菩提。为世间故。愍念世间。安隐世间。欲救世间一切众生。以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归。为世间作护。为世间作灯明。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作将。为世间导。为世间舍。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云何菩萨为诸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度脱五道安隐众生。著无畏岸坦然泥洹。以是故为世间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云何菩萨欲安隐世间。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诸有众生有苦恼忧悲者。皆悉度著无忧之岸坦然泥洹。是故菩萨为世间安乐。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作救。是菩萨摩诃萨世间诸有生死。勤苦救世众生令脱众苦。以法救化次以三乘而度脱之。是故菩萨为世间救。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护。世间众生有生死之法护令不生。众生皆有老病死法。护使不老不病不死。有忧悲者护令得至无余泥洹。是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护。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舍。是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为世间说诸法无碍。是故菩萨为世间舍。云何菩萨为世间灯明。菩萨摩诃萨于三界冥中。拔诸众生令立泥洹。是故菩萨为世间灯明。云何菩萨为世间将。是菩萨得阿惟三佛时。为世间说色。非我所是为非色。痛想行识亦非我所是为非识。乃至萨云若为非我所是为非萨云若。须菩提。如色非我是为非色。如色非我诸法亦尔。
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五阴非我所诸法亦尔。如是菩萨为不逮觉诸法。何以故。色者无所分别。乃至萨云若亦无所分别。亦不言是五阴亦不言是萨云若。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五阴无所分别。至萨云若亦无所分别。亦不言是五阴。亦不言是萨云若。须菩提。是亦为大谦苦。常行是法而不厌倦亦不懈怠。菩萨言我亦当逮觉。亦当持是清净之法宣示未学者。须菩提。是故菩萨为世说非我所。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渚。譬如江河洹海。断流绝域可止顿处。是谓为渚。于人有益。当来过去五阴两断。当来过去萨云若亦两断。如是断者诸法亦断。诸法断者当来过去亦断。如是断者。是则为净是则为快是则为真实是则为空。爱尽无猗无余无尘。是则为泥洹。须菩提。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便分流是清净法化真谛法化以济众生。是故菩萨为世间渚。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将导。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为世间众生。说五阴法不生不灭不著不断。作是说法从须陀洹至阿罗汉辟支佛法。为是辈说五阴不生五阴不灭。持是法教流布世间。须菩提。是菩萨得阿惟三佛时作是说法。是为世间将导。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趣。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说五阴如趣空。说萨云若如趣空。五阴空者则无所趣。亦不趣亦不不趣。何以故。五阴与空亦不来亦不去。作是说法者。为众生说萨云若空。亦不来亦不去。所趣而无所趣。须菩提。是故菩萨为世间趣。须菩提。何以故。诸法过者。如空一趣不复还。何以故。空亦无来亦无去。诸法所至亦无有相亦无有愿。何以故。相愿一过不复还故。相愿亦不来亦不去。诸法所至亦无所至。亦无有行亦无有生亦无有灭。亦无有著亦无有断。如梦如幻如响如影如化如焰。诸法亦如是。一去亦不复还。何以故。化者亦无去亦无有来。须菩提。诸法所至无有边际亦不复还。诸法亦不动亦不不动。诸法亦不来亦不去。诸法亦不合亦不散。诸法无我无命无寿。须菩提。众生尚无所有。况当有往还。须菩提。诸法所住有常。诸法所住有乐。诸法所住有净。诸法所住有我。诸法无常苦无净非我。诸法所住者。有淫怒痴见有身见。是诸法住亦如如住如法性住。如真际住如普住。如不思议性住。如不动移住。是所住处亦不来亦不去。何以故。诸法亦不来亦不去。诸法住如五阴。何以故。五阴尚不可见。何况当有去来。诸法住如六波罗蜜。是住亦无有还。何以故。六波罗蜜尚不可见。何况当有往还。诸法住如内外空及有无空。如三十七品住。如十八法住。如十八法亦无去亦无来。诸法住如声闻辟支佛道住。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住。亦无往还。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无往还无所有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谁能解者。
佛言。菩萨摩诃萨从过去佛所作功德。供养无央数百千诸佛。久与真知识相得者。是辈人能解是深般若波罗蜜耳。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有何等相。能解是深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若有菩萨于淫怒痴断者。则是其相。须菩提。能解深般若波罗蜜者。淫怒痴像则为已断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解深品第五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者为至何趣。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解深般若波罗蜜者。当趣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如萨云若所趣者。是为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趣萨云若者。则为一切众生作导。
须菩提言。世尊。念般若波罗蜜者为不念诸法。念般若波罗蜜者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为无端绪。佛问须菩提。念般若波罗蜜者。何等为无所念。
须菩提言。世尊。念般若波罗蜜者。五阴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吾我众生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六波罗蜜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须陀洹至萨云若为无所念。
佛言。善哉善哉。如须菩提所言。念般若波罗蜜者为不念五阴。乃至萨云若为无所念。须菩提。六波罗蜜者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之所应护。有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不入六波罗蜜。亦不入萨云若。行般若波罗蜜者不随他人语。不信余道亦不持作要。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不杂淫怒痴。行深般若波罗蜜。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初不离六波罗蜜。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亦不恐惧亦不厌倦。终不转还常思念闻。闻已受持讽诵守行。应般若波罗蜜教。须菩提。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前世已曾闻般若波罗蜜中事。亦讽诵受持已行中事。何以故。不恐不惧。从久远以来。常行是深般若波罗蜜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亦不动还者。云何于行倍复增益。
佛言。行般若波罗蜜者如应萨云若。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应萨云若。
佛言。如依应空无相无愿。为应依深般若波罗蜜。依深般若波罗蜜者。如依虚空。如依无所生如依无所灭。不依于著而依于断。如依于如。依于法性依于不思议依等无作如依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依般若波罗蜜者。如依虚空如依梦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者。不依五阴不依萨云若作行。
佛语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依五阴亦不依萨云若。五阴及萨云若。亦无有作者。亦非不作。亦无来亦无去。亦无所止亦无所依。亦无所出亦无所入。亦无有数亦无有限。无数无限者亦无有能逮觉者。从色至识无能逮觉者。亦不从六波罗蜜能逮觉者。亦非萨云若慧能逮觉者。何以故。五阴如萨云若如。五阴与萨云若如俱等无异。十八法如萨云若如。亦等无有异。一等无有二。
摩诃般若波罗蜜叹深品第五十五
尔时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天名花而散佛上。来诣佛所头面作礼。叉手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难晓难了。不可思议。是智者之所知。是一切世间所可信者。是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道径。从是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皆是般若波罗蜜之恩。是为一教。一教者五阴则萨云然。萨云然则五阴。萨云然如五阴如。萨云然五阴一如无二。佛如及萨云然如亦无有二。
佛告诸欲色天子。如是如是。如诸天子所言。五阴则萨云然。萨云然则五阴。佛则萨云然。萨云然则佛。一如无有二。以是故诸天子。如来坦然无为而不说法。何以故。是法甚深清净。难晓难了特可信故。诸如来之道于过去当来今现在无有逮觉者。于法无有二者是乃为法。诸天子。如虚空之甚深微妙。是法亦如是。以如法之深妙故。是法深妙。法性不可思议性真际无涯底无来无往无著无断不生不灭。甚深微妙无有逮觉者。以无有逮觉者甚深微妙故。般若波罗蜜甚深微妙。诸天子。以诸法甚深微妙故。众生我人寿命亦复甚深微妙。五阴深妙。六波罗蜜深妙。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至萨云若甚深微妙。以是甚深微妙故。诸天子。般若波罗蜜法甚深微妙。诸欲色天子俱白佛言。世尊。是法于世间特可信者。如是说者亦不受五阴亦不不受。乃至十八法亦无所受亦不不受。如是说者从须陀洹乃至萨云然。亦不受持亦不不受。持诸世间者皆是受持。云何受持。五阴是我所。我是五阴所。十八法是我所。我是十八法所。从须陀洹至萨云然皆是我所。我是萨云若所。是为世间受持。
佛告诸天子。如诸天子所言。是法亦不受持五阴。亦不受持萨云然。诸天子。诸有受持行五阴者。受持萨云然行者。则不堪任行六波罗蜜。亦不堪任行萨云然。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法不逆于诸法而有顺。何等法顺。是法顺六波罗蜜。是法顺内外空及有无空。顺三十七品至萨云然。是为顺法。是法于诸法无所碍。云何无碍。不碍于五阴。至萨云然亦无所碍。是法无碍之相。譬如虚空。何以故。其住如法性如真际如不思议性如空无相无愿。是般若波罗蜜法亦不生亦不灭。以五阴不生不有故。乃至萨云若亦不生亦不有。是法无有迹。以五阴迹不可见故。至萨云若迹亦不可见。
尔时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俱白佛言。世尊。尊者须菩提诸弟子中佛之真子。何以故。所说但说空无缚之法。
时须菩提语诸欲色天子言。如卿所说诸弟子中我为真弟子。云何为真子。诸天子报须菩提言。佛从如生无去无来。须菩提如亦不来亦不去。以是故。须菩提从佛生。佛之如者则为一切诸法之如。如诸法如则佛之如。如者亦复非如。是故须菩提为从佛生。如佛如住。须菩提如。亦如是住。如佛之如无作无为亦无所有。须菩提如亦复如是。如佛之如无所挂碍。诸法之如亦无所碍。如佛之如诸法之如。一如无二亦无作者。无作之如常尔无不不尔。从有如尔无不尔时常一无二。是故知尊者须菩提从如来生。如佛之如亦无所坏。须菩提之如亦无所坏亦不不坏。如佛之如。亦不可见不可破坏。须菩提如亦复如是。如佛之如。亦是诸法之如亦无他如。尊者须菩提亦复如是。以是故知。须菩提真从佛生如佛之如。不过去当来今现在。诸法之如亦无去来今。是故知。须菩提为从佛生。过去当来今现在如亦是佛如。佛如者亦是过去当来今现在如等一无二。五阴之如如来之如亦一无二。吾我寿命众生之如。如佛之如亦一无二。六波罗蜜如内外空如。及有无空如三十七品如。乃至萨云然如。如佛之如一如无二。何等为如。须菩提如者菩萨所可逮觉。得如来名号者是。说是如品时三千大千刹土地为六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四面都踊则中央没。适中央踊四面都没。是为六反震动。
是时三千大千刹土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天花名香栴檀。用散佛上及散须菩提上。同时叹言。世尊甚奇甚特。尊者须菩提。乃从如来如生真佛之子。
是时须菩提。更为诸天子说言。诸天子须菩提者。亦不从五阴生。亦不从五阴如生。亦不离五阴如生。亦不从萨云然如生。亦不离萨云然如生。亦不从有为无为如生。亦不离有为无为如生。何以故。是诸法皆无所有故。亦无法可著乐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者及尔法住道法甚深甚深。五阴尚不可见况五阴如。乃至萨云然尚不可见况萨云然如。
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者甚深五阴及萨云然尚不可见况萨云然如。舍利弗。如者甚深说如及尔。
尔时二百比丘僧漏尽意解。五百比丘尼远尘离垢法眼生。五千菩萨天及人得无所从生法忍。六十菩萨漏尽意解。
佛告舍利弗。是六十菩萨已便供养五百佛已。尽行六波罗蜜。不持沤和拘舍罗。种种学五波罗蜜。离般若波罗蜜。不以沤和拘舍罗。行施行戒行忍行精进行禅。种种相行不得一定菩萨之道。便得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道。舍利弗。菩萨虽得空无相无愿之道。离般若波罗蜜。不持沤和拘舍罗。便证真际得弟子乘。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得空无相无愿之法。离沤和拘舍罗。真际作证便得弟子乘。云何俱得空无相无愿之法。得沤和拘舍罗。便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舍利弗言。诸有离萨云然意。念空无相无愿之法。不与沤和拘舍罗俱者。便为弟子乘。舍利弗。菩萨得空无相无愿之法。应萨云然不离沤和拘舍罗者。便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舍利弗。譬如大鸟身长一百俞旬二百俞旬三百俞旬。无有两翅。欲从忉利天上来下至阎浮提。已下中道。复欲还去至忉利天上。舍利弗。是鸟宁得如意周旋往反不。
舍利弗言。世尊。不得。假令是鸟来下至地。欲使身不痛宁得不痛耶。
舍利弗言。世尊。不得不痛或闷或死。所以者何。其身长大无有翅故。舍利弗。正使是菩萨如恒边沙劫。相行五波罗蜜。虽得大道欲发大意。欲逮无量觉慧。离般若波罗蜜无沤和拘舍罗者。便堕罗汉辟支佛道。何以故。离沤和拘舍罗。离萨云若。离般若波罗蜜。行五波罗蜜。便堕罗汉辟支佛道。舍利弗。菩萨虽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作功德。戒性忍辱精进一心智慧。皆作相著。是为不晓如来戒性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亦不知亦不见。但遥闻空无相无愿之法但相闻声。以相欲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作相念言。是为菩萨所住处也。是为佛所住处。是为声闻辟支佛所住处。舍利弗。菩萨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持是功德欲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相。舍利弗。菩萨发意念萨云然。不离六波罗蜜。不离沤和拘舍罗。不离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戒性三昧智慧见解脱慧性。不以相著。于空无相无愿亦不以相。舍利弗当知。是菩萨不堕罗汉辟支佛道。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发意以来。不以相行六波罗蜜。不以相于过去来今佛戒性三昧智慧见解脱慧性。皆无相著。舍利弗。不以相行六波罗蜜。不以相行萨云然。是则为菩萨沤和拘舍罗。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我今从如来所闻。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以为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以是菩萨从发意以来。初不见法有逮觉者。亦不见甫当逮觉者。亦不见已逮觉者。五阴至萨云然亦复如是。
舍利弗言。世尊。若有行菩萨道者。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当知是辈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便有狐疑。何以故。用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行六波罗蜜皆于中有相。以是相故当知有狐疑。是故世尊。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不当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住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亦无相无猗行五波罗蜜者。乃至萨云然亦无相猗。
尔时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俱白佛言。世尊。欲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难得。所以者何。为菩萨者尽当逮觉诸法而无所得。
佛言。如是如是。诸天子甚难。我亦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所成亦无所得。亦不见法有所成得。所以者何。诸天子。诸法常净故。
须菩提白佛言。如我今从佛所闻。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甚难得。如我意者快哉。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诸法空无所逮觉故。于空法中诸法不可得。亦无有法逮觉不逮觉者。所以者何。随如法不增不减。学五波罗蜜至萨云然。是法皆空亦不可见亦不可得。以是故。世尊。快哉菩萨逮觉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以者何。五阴五阴自空。萨云然慧事自空。
舍利弗语须菩提言。以是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难解难得。虚空亦不有念言。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亦不念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诸法如虚空故。菩萨解诸法如虚空。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菩萨知诸法如虚空。快哉难成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恒边沙等诸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动还。以是故。须菩提。甚快难成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于意云何。五阴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动还耶。
舍利弗言不。
乃至如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动还耶。
舍利弗言不。
于意云何。颇有异离五阴为还者无。颇有离萨云然还者不。
舍利弗言无。
须菩提言。舍利弗于意云何。五阴如为还不。萨云然如为还不。
舍利弗言无。
颇有离五阴如离萨云然如还者无。
舍利弗言无。
于舍利弗意云何。如法法性法住道法。真际不可思议性。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有还者无。
舍利弗言无。
颇有离如乃至不可思议性有还者无。
舍利弗言。无是义。是法亦不可得。何所法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有还者。
舍利弗语须菩提言。如尊者须菩提所说法忍。无有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有动还者。如来所记菩萨三乘之行皆无有处。如须菩提所说为一乘耳。分耨曼陀尼子语舍利弗。须菩提为欲说一菩萨乘耶。当问须菩提。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为欲说菩萨一乘行耶。
须菩提报言。卿欲于如中说三乘耶。罗汉乘辟支佛乘菩萨佛乘。
舍利弗言不也。
须菩提言。于舍利弗意云何。于如中颇有三乘不。
答言。无有。
须菩提言。颇于如中有一事二事三事不。
舍利弗言无。
颇于如中见一菩萨不。答言无也。是法名无为无所有法。云何欲于中求索三乘罗汉辟支佛三耶三佛。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于如出生诸法。闻是不恐不厌不还。出生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尔时佛叹须菩提。善哉善哉。汝之所说皆是佛事。菩萨闻是诸法皆出于如。不恐不惧不厌不还。当知是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当出何道。
佛言。是菩萨当出生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道。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欲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云何住。
佛言。常当等意于众生。大慈普念无有偏党。当为众生说营护念安隐。与语和顺无得中伤。视众生等如父如母如身如子。以慈劝人令不害生。常劝众生令行十善。见人行正离于邪见代其欢喜。菩萨摩诃萨欲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作是住。自行四谛四禅四等行四空定。劝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自行六波罗蜜。常劝教人行六波罗蜜。见有行者代其欢喜。自行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自行八惟无佛十种力大慈大悲。自行逆顺十二因缘。劝人行逆顺。见有行者代其欢喜。自行声闻辟支佛慧。劝人令行不证真际。见有行者代其欢喜。自上菩萨位教人令进。自行神通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劝彼令学。见有学者代其欢喜。自灭习绪劝彼令灭。自寿命成就自受法住。劝彼住法见彼为者皆代欢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作是学当作是住。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作如是学如是住者。于五阴无有挂碍。乃至法住亦无挂碍。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真际学不受五阴。乃至萨云若亦无所受。所以者何。不受五阴则非五阴。不受萨云然则非萨云然。说是菩萨住品时。二千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
摩诃般若波罗蜜阿惟越致品第五十六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等当以何貌相像。知是阿惟越致。
佛告须菩提言。解知凡人地及弟子地辟支佛地乃至如来地。尽是一如而不分别。一无有二入。自身如等。一入不分别。闻是如已直过无狐疑。于如无所失。所说无增减。亦不视他人长短。以是貌像当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世尊。当复以何相像之貌。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佛言。诸法亦无形亦无貌像亦无有相。
须菩提言。世尊。若诸法无形无像亦无相为从何法转还。而为阿惟越致菩萨。
佛言。于五阴转还。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菩萨于六波罗蜜转还。于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转还。于声闻辟支佛地及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地转还。须菩提当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何以故。须菩提。五阴无有形道亦无有形。是故菩萨于五阴转还及于道。何以故。五阴及道无有处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不观视外道及沙门婆罗门所为所知所见。亦不观视诸外道家邪见直见。亦不狐疑。亦不鼍外道沙门婆罗门戒。亦不狡戏堕诸邪见。不持香花缯盖幢幡奉诸天神。亦不教他人令奉邪见。以是像貌观其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不生下贱之家。不生八剧之处。不受女人身。以是像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常行十善而不毁犯。常于梦中守行十善教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是像貌具足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为众生故。行六波罗蜜。自学十二部经。常作愿言。持是十二部经。劝勉众生满众生愿。持是功德皆施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是像貌具足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于深经中亦不狐疑平相。
须菩提白言。云何阿惟越致于深经法中无有狐疑。
佛言。是菩萨亦不见有法。亦不见五阴亦不见道。有平相狐疑者。以是像貌具足知是为阿惟越致。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身口意行常慈柔软。身口意业常施众生。以是像貌具足知是为阿惟越知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不与五盖事俱。初无恋慕于恩爱意。以是相故。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坐起行步卧觉安详而不卒暴。以是相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净洁自喜无有尘垢。衣服床卧亦复净洁。少于疾病。凡人身中有八万种虫常侵食人。阿惟越致无复是虫。何以故。是菩萨功德。过出世间诸天鬼神阿须伦上。为诸善本。于功德中稍渐增益。身口意净。以是相行像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萨受身口意净。
佛言。随诸善本身口意净瑕秽即除。功德稍增瑕秽转灭。是为身口意净。以是三事净。过于声闻辟支佛上。以是相行像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不贪利养不贪衣服。具足十二沙门法。行无嫉妒意。亦无愚痴贪利之意。无不等意无懈怠意无恶戒意。以是相行像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志常安隐。意常深入一意。听受所闻法教与般若波罗蜜俱等意奉行所有俗事。皆与般若波罗蜜俱。有不入法性者。皆见与般若波罗蜜合。以是相行像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若魔波旬化作大小泥犁一一泥犁中有无数亿千菩萨。皆在其中受诸苦痛。波旬指示语菩萨言。是诸苦人皆过去佛所授记莂。皆是阿惟越致菩萨。今皆堕是中受诸苦痛。今卿若是阿惟越致受记莂者。佛为授卿泥犁记莂。不为授卿菩萨记莂。卿不如舍菩萨道可得生天。不复受是泥犁勤苦。须菩提。若是菩萨意不乱者终不堕泥犁中。当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时魔波旬复作沙门被服。至菩萨所言。卿前可所受六波罗蜜。欲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诸可行法今疾悔之。疾悔过者可得解脱。汝前所可供养诸佛及弟子众。从初发意至于法尽。中间所作善本及劝助代欢喜之福。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汝疾舍是意早悔过若舍若悔者我便当语汝佛所说深经要法如来所教。汝所闻者皆非佛经非如来教。是异道人所撰集耳。若菩萨得是意乱狐疑者。当知是菩萨非如来所授记莂。是菩萨未正定住阿惟越致地。若菩萨不疑不乱不转意无所受。不信他事不用他教。行六波罗蜜便自具足。疾逮萨云然慧道。自归之不受他教。譬如漏尽罗汉。面自见法不信余教魔终不能耶。阿罗汉辟支佛终不能转阿惟越致菩萨。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罗汉辟支佛不能动转阿惟越致菩萨不能转者为不转还是菩萨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正住阿惟越致地。尚不信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何况当信罗汉辟支佛及魔波旬诸异学语。所以者何。初不见有法当可信者亦不见五阴如有可信者。亦不见道如可信者。须菩提。当以是像貌观其相行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须菩提。魔复化作比丘被服形像。来至菩萨前语菩萨言。善男子。如卿所行。皆世俗事非萨云然行。魔复语言。我当断卿勤苦之本。便为菩萨说像道法教。则是世事像道教者。或示尸解或说四禅及四空定言。善男子。是还正道。从是可得须陀洹道可至罗汉辟支佛道。从我教者可断生死勤苦根本。用是勤苦为学之乎。随我教者。可生欲天得生色天。须菩提。菩萨闻是便大欢喜。不乱不转亦不狐疑。意复念言。今是比丘持是像法来。为我说益我不少。所以者何。像法所说不于须陀洹取证。至于罗汉辟支佛道亦不取证。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取证。今受是比丘恩。我所应觉知之事今为我说。觉知是已当遍知三乘之事。时魔波旬知菩萨喜语菩萨言。善男子。欲得知供养如恒边沙佛。衣被饮食床卧医药菩萨者。不复从是过去恒边沙佛。受行五波罗蜜。从彼诸佛所闻所问。菩萨摩诃萨当云何住。当云何行。五波罗蜜三十七品大悲大慈。如诸佛所教。当作是行当作是住。如菩萨所应。从是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其教住。如诸行者逮萨云然。诸过去菩萨作是辈行。乃作尔所功德。尚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卿学以来甫尔。便当那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菩萨闻是意无有异不恐不惧。倍复欢喜言。是辈比丘重复益我。令我得须陀洹至萨云然时魔波旬知是菩萨意不动转。更便化作大比丘众示菩萨言。是辈比丘诸漏已尽。发意求佛不能得佛今皆取罗汉。如是辈人不能得成。况卿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觉知是魔事者不堕罗汉辟支佛道。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菩萨行檀波罗蜜。至萨云然不动还者。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复次须菩提。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念言。如佛所说菩萨尽奉持不离诸佛教。至萨云然终不耗减。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念言。觉知魔事者。终不耗减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以是相行像貌具足。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于何所转。而言不转还。
佛言。于五阴相还。于十二衰相还。于十八性相还。于淫怒痴相还。于见相还。于三十七品相还。于声闻辟支佛相还于佛相还。何以故。阿惟越致菩萨空像色貌法相上菩萨位。于不生法亦无所有。既无所有亦无所作。亦不作亦不生。是故名为无所从生法忍。菩萨得是忍者。则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须菩提。以是相行像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