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阿含解脱道次第概论
第一章 阿含解脱道次第概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法,世间所不爱、不念、不可意。何等为三?谓老、病、死。世间若无此三法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者,如来、应、等正觉不出于 世间,世间亦不知有如来、应、等正觉知见,说正法、律。以世间有老、病、死三法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故,是故如来、应、等正觉出于世间,世间知有如来、 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正法、律。”
由于本课程不是依文解字翻译,大部分就只念有划线及重点的地方,也不是去解释经文内容,而是解析经文的重点精华,把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及精神诠译出来,而不是做一些白话翻译而已。如果要白话翻译,坊间有出版白话翻译的书。
佛陀在这一段经文就很坦白告诉我们,世间有三件事情是大家很不喜欢的,就很不喜欢、很不爱、不念,不会很喜欢不可意境界的现前,“不可意”就 是很不喜欢的境界,佛陀就直接讲出是老、病、死。如果世间没有老、病、死这三种事情,我们不必修行,因为大家就没有苦。没有老、没有病、没有死,就没有 苦。没有苦,又何必要修行,真的就没有修行。但是,偏偏事实上实相的存在、现象界的存在,却都是老、病、死不断在逼迫著。各位可以慢慢的去净化、静下来, 然后看看我们自己,回来检视我们自己,我们内心深层的不安,原因在哪里?佛陀就直接指出来,因为有老、病、死的问题。
我们说有“我”、“我所”、有“身见”……,都是因为这个“我”很怕死,于是才演变出很多的抓取,只要“身见”没有破,就会一直抓、抓。不要想说“我应该没有抓啊!”除非你是四果阿罗汉的解脱者,不然都一定有在抓,只是有没有发现到而已。有的是抓“名”,有的是抓“利”,有的是抓财产、妻儿、子女,有的是抓各种的成就。有的人认为那些出家人、宗教师,应该就是已经放下世间的这些,就没有在抓了?!除非他已经证到四果阿罗汉,纵使证到初果、二果、三果,都还是一样有在抓。
由于这些是很微细的观察点,以后我们慢慢再加以剖析,自己要慢慢去看、慢慢去发现“我在抓的是什么?”事 实上,所谓的抓取,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不安存在,如果是真正大安心,就是解脱自在,没有任何的抓取。由于我们内心有一些不安存在,所以要透过一些抓取,来让 我们感觉到有所依靠、有所依,让我们的心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心的地方。问题是你所抓取来的,你自认为能够满足你的需要,让你感觉安心,但是佛陀又把你再解析 出来,它顶多只是暂时性、一时性的满足而已,不可能是永远的,不可能是究竟的。
如果没有去把真正不安的原因找出来,你的那些抓取就好像小孩子静不下来,他需要打电动玩具、打电脑……,或是去飙车、去跳舞,或是吃一些药丸,这些都是在掩饰内心的不安。我们大人的抓取跟小孩子的抓取,在表相上是不一样,然而本质上却是一样。大人一样有大人不安的这些层面,一样也会抓取一些“所依”,来让自己安心。
有的人会问我说,以前的观念认为百子千孙,就让人感觉到很满足。但是你真的满足了吗?没有!那些感觉都只是一时。当你所抓取的那些,起了一些变化之后, 你又会有很多的苦、很多的不安。佛陀就是要我们去认清:为了要掩饰这些不安,于是透过向心外去抓,由于你所抓取的那些,一样都是无常生灭,所以你是去抓个 无常生灭,还是去抓无常。但是,偏偏这个无常又会让你去触到内心,因为没有安定感、没有永久感,于是内心的不安还是会存在。包括自己逐渐面对老、病、死, 看到别人的老、病、死,看到自己老、病、死,内心隐隐约约的不安都是存在著。
在老、病、死方面,不是说世间的学问、成就多高,就可以掩饰得了,没办法啊!世间的成就,就算再得三个博士学位,得到诺贝尔奖,问题还是存在啊!唯有当你回来面对,然后找出它的原因,再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够知道病根,“究竟法”就是要找出它的根本原因,然后从根本来治疗,不是只治标。佛陀很明白讲出来,因为有老、病、死。
“以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老、病、死”有一次在其他地方上课,一位学员的年纪已经七十岁,因为他罹患有气喘病,常常被病折磨,于是他说:“你说死亡会可怕,可是我不怕死,我怕病……”说他怕病、不怕死,因为他罹患气喘病多年,无法痊愈,常常为病所折磨,发作起来是比死还更难受。我跟他讲:因为你常常在生病,现在还没有真正进入“死”,所以还没有体会到。事实上,他说他怕病、不怕死,很多人认为说一死百了。然而,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不是那么潇洒,众生就是怕死,事实上老、病都是死亡的一部分,不是说到死的时候才死。因为老、病已经在不断向你示现死亡这个死神在旁边,所以会那种惧怕存在。
佛陀讲:为什么一个人没办法断老、病、死,会有生死轮回之事呢?因为有贪、嗔、痴。总共有十个结,其中“身见”、“戒禁取结”跟“疑结”,是代表十个结里面的三个结,这里先讲出比较粗的三个结。为什么一个人没办法断那十个结呢?因为“不正思惟、习近邪道及懈怠心”佛陀就引导我们大家一层一层去找出原因。因为他一直在找原因,后来就知道原来原因在这里。
“所以者何?以无惭、无愧故放逸”没有惭愧心,所以放逸。“放逸故不恭敬”为什么没办法解脱苦、不安,很重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惭愧。在本书的第四章,就有提到惭愧心的重要,如果学佛没有体会到惭愧心,就算你很认真在修行,还是在“世间法”里面绕,还是在“世间法”。所以,这里就有提出来说,一个人没有惭愧心就会放逸,放逸所以不恭敬,不恭敬所以习近恶知识。
为什么说没有惭愧心,就会不恭敬、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呢?因为一个人没办法照见自己是井底的青蛙。在第一堂课有跟大家讲过,要拉开我们的视野,才能够照见原来往昔自己是在井底的青蛙,往昔自己是在“夜郎自大”。当你能够发现到这个事实,惭愧心会生起,才会走上解脱道。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惭愧心,就没有精进要走解脱道,就“不欲见圣”、“不欲闻法”,于是“常求人短”。
“常求人短”就是常常在批判别人,常常在看别人的不对,指责别人的脸黑。真正的解脱法是反过来,回来照见我们自己,看我们自己的脸黑,看我们自己的贪、嗔、痴。前面所讲的,就是轮回的原因。“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求人短故”,因此“不信、难教、戾语、懒堕”。就像我要跟你直接讲解脱法,你却认为这是小乘,是自了汉、不了义,于是不相信,会执著于“需要很厉害的超级偶像、超级大佛、超级的神,可以帮我加持、可以帮我成就……”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常求人短,求人短故不信、难教、戾语、懒堕,懒堕,故掉、不律仪、不学戒”“掉”就是一个人很轻浮、吊儿啷当,没有积极想要学佛,还需要外人的鼓励、奖励,闻法的动力还不够积极。真正的解脱法是返回来照见我们自己,看到我们自己的脸黑,看到我们自己的贪、嗔、痴。
“不学戒,故失念、不正知、乱心,乱心故不正思惟,习近邪道、懈怠心”因为没有心要走解脱道,于是就去求世间的名利。所谓的“习近邪道”,就是不断在追求世间的名利。只要谁能够告诉你何时可以快速发财,怎么样走旁门左道可以快速升官,就把对方拜为是你的善知识、恩人。“不正思惟,习近邪道”的邪道,不要误认为“我们所走的才是正道,别人不跟我相同的,就都是邪道……”不要落入这样的分别。“邪道”代表就是没有真正走在究竟的解脱道上。
“懈怠心故身见、戒禁取、疑结”就没办法破除,因为这十个结没办法破除,贪、嗔、痴就没办法断除,会带著很多的无明,然后在茫茫人生大海里面一直盲目冲撞,不知何去何从,抓、抓、抓、抓到后面,又是无可奈何的面对老、病、死,于是这时候是没有选择的面对死亡。我也曾经遇到一个人说,他的阿妈讲说“她已经不怕死”,于是问我这种说法跟解脱者的不怕死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是没有选择,因为这一条路你一直走,走来到这里,哇!死神就在前面,后退无路啊!没有选择的余地,跑也跑不掉,变成说怕也没用,于是就麻痹了,因此这不是解脱者所谓的不怕死亡。
真正的解脱者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刹那,都是解脱自在,已经没有生死之事,也没有这回事了,生死一如。所以,他处处展现都是大安心,不是无奈、没有选择的面对死亡。如果一个人有贪、嗔、痴,就没办法离老、病、死,后面这一段就是佛陀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前面是解析生死轮回的原因,我们要究竟解脱,它的原因、它的层次是怎么样呢?只要你断除贪、嗔、痴,就能够离开老、病、死,不落入生死轮回。但是,你要 断除贪、嗔、痴,必须要先断除身见、戒禁取、疑结,也就是以此类推。你要断除这三结,也就是十个结,必须要怎么做呢?必须要闻法、听闻佛法,要实际去修, 这又有一个层次、次第、步骤。
佛陀又归纳:“所以者何?以惭愧故不放逸”为 什么一个人能够解脱自在呢?因为有惭愧心,能够照见到自己的不足,照见到自己被过去很多的观念框框限住了,常常在划地自限,常常自以为是。当照见到我的 心,原来是一面凹凹凸凸的心镜,因为我们有贪、嗔、痴的展现,于是内心里这一面镜子,就不会平整,它就会有凹凹凸凸。但是,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境界,会因为 彼此的贪、嗔不同,而展现不同的反应,所谓的“法无定法”就是这样。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善的,你就会贪,就会把它抓取过去。这件事情他觉得可有可无,没什么!于是这个事情对他来讲,也不会起什么作用。如果他会起嗔,就会去排斥,会把这个境界推掉。因为每个人的感受、觉受都不一样。
他会起嗔,就会排斥这个境界,原来是一条直线,会把它排斥成一个凸形的线出来,然后这是乙所喜爱,就会抓过来。所以,同样的这些境界,事实上是我们内心 的贪、嗔、痴,所抓取而形成的境界,这样就是没办法如实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我们在这种层次情况,就是落入在颠倒梦想的世界,有很多的要、很多的不要,我 们去扭曲,然后不知道。如果不能照见到这样的心态,我们的惭愧心很难产生出来。
所以,如果一个人有惭愧心,就会不放逸。为什么不放逸?因为看到自己的脸黑、自己的丑陋,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贪嗔痴,他会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虚心的要学习,虚心的要走上解脱之路,不会再像以前的我是、我能、我慢,自以为“我是大学问家、我是大学者、我是一等的科学家、我是顶尖的化学家、我的功劳很高很大……”会看到这些都是展现我慢的情况,就会虚心下来学习,于是就会“不放逸故恭敬顺语,为善知识”就是亲近善知识,一方面也是说他本身也想要做善知识,希望真的能够成为明眼人、解脱者,当你有发出这种菩提心、愿力,就会物以类聚。
你会想成为善知识,“为善知识故乐见贤圣、乐闻正法”因为有听闻到正法,就不求人短,我们的心就不再去看别人,挑剔别人的缺点、毛病,而是回来净化我们自己,因为知道所有的众生只要还没有解脱,同样都是贪、嗔、痴具足,我们去看别人脸黑,事实上我们脸不见得比别人白。所以,当真正回来看自己,你会看到“啊!真的!我没有比别人好,我的贪、嗔、痴没有比别人少……”这时候的惭愧心就会发起来,让自己会更加柔软的再净化自己。
“不求人短故生信、顺语、精进”你能够精进,就不会“掉举、住律仪、学戒”因为到“不掉、住律仪、学戒”,就是已经进入实修了。前面是“不求人短、生信、顺语、精进”,再更前面有“乐闻正法”,有听闻到正法,进入闻、思、修,这样才会进入实修。所以,就会“不掉、住律仪,学戒”。“学戒故不失念、正知,住不乱心”就是佛教所讲的戒、定、慧。以后我们讲解到有关“戒”的时候,将会提到为什么要有持戒的这些,但是不要让戒条又成为你的束缚、捆绑。“戒”本来是要帮助你解脱,结果又被戒条束缚住,反而又是更增添很多的束缚。
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知、住不乱心,不乱心故正思惟、习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懈怠故不著身见”“心不懈怠”因为不断积极精进用功,就能够向初果、证初果,再来证二果、三果逐步上来。于是“心不懈怠故不著身见、不著戒取、度疑惑”是证到什么阶位?就是证初果的断三结。“不著身见”就是“身见结”破除了,“戒禁取结”也破除了。有关“持戒”方面,是要持到戒律的精神,否则“戒”会变成是你的束缚,如果“戒禁取结”这个结没有破除,也不可能证到初果。以后我会再讲述如何才能掌握到戒律的精神,而不是被戒条、戒相所束缚。
“不疑”是因为对于佛陀所讲的“三法印”,能够去体会这些实相,于是就不会怀疑,是来自于你前面阶段的实修实证。记得!所有疑问的破除,是来自于你的实修实证,只要你还没有亲证到,不管你的信心多么坚强,里面都有疑的成份存在。所以,“不疑”一定要来自于你的实修亲证。“不疑故不起贪、嗔、痴”不起贪、嗔、痴,前面说“不著身见、不著戒取、度疑惑”是证到初果,然后你继续用功、再继续努力,就二果、三果这样逐步上来,贪、嗔、痴就能够断除、断净,十个结断净就是证到阿罗汉。
一个人没有贪、嗔、痴,就能够离开老、病、死。为什么能够离开老、病、死?因为当一个人慢慢净化之后,你的心镜是一面平整的镜子,没有贪、嗔、痴,这样 能够如实照见事象原来的本来面目,不会去扭曲它。就像上次有讲到现代稻草人的幻灯片,你可以去看到那个幻相、假相,然而却不会被那个境界吓跑,也不会被那 个境界吸引而去抓取,因为你能够看到实相,所以就可以远离颠倒梦想,于是根除掉老、病、死的原因,可以把真正的苦、不安的原因解决掉,这样现世、这一世就 能够解脱自在。现在这一堂课,先把整个解脱的架构、重点核心标示出来,让大家明了到达解脱的层次、步骤,扣住解脱法的核心,其他的方便法要怎么样权用,就 是看个人。
佛陀在《杂阿含》、《中阿含》的好几经里面,有提到解脱的次第、层次、步骤,以前我在闻思阶段协助相当大的恩师--杨郁文教授,在所著《阿含要略》有归 纳及系统的整理,如果有心要再深入经典,这一本也是可以参考、值得研阅,他就是把这几经散卷归纳整理,让我们大家参考自己现在是在什么层次、什么阶段,走 到什么步伐。就像现在要开车到哪里,你现在走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走,你会清楚知道。所以,解脱道真的是很清楚,也绝不模糊、不含糊,有没有解脱?自己心 里清楚明白。以前我也是参考这方面的归纳次第,再经过个人的实修实证之后,做出比较详细的整理,就是各位手上这本“阿含解脱道次第”所列的整个次第。
现在再请大家回来看这本书的目录,第一章到三十六章,就像盖高楼大厦,第○章就是打地基,当地基打稳之后,再来一层一层的盖起来,这些都有前后的次第关系,从第一章的“概论”,第二章是“善人、慈悲喜舍”……,再来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再来为什么要有惭愧心?都是一个层次、一个步骤,如果没有具足这些基础,很认真跑到山上去住茅棚、闭关专修,很认真去参禅,很认真的去念佛,很认真的去持咒,那么你走偏差了,也不知道啊!落入在“世间法”里面绕,不知道啊!因为一个人要照见到什么叫做世间法?什么叫做出世间法?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厘清楚什么叫做出世间法的解脱道?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方便法?这样你的修行就会很扎扎实实一步一步的深入。
所谓的“十六阶”,是后来论师整理出来,《阿含经》也有出入息念十六胜行,以后要进入实修实证,现在还是要实际的闻思,然后逐步落实,资料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只要你能够“归零”,静下来好好进入闻、思、修,具有正确的闻思基础,要修、要证就不会困难,如果没有正确的闻思基础,我不敢保证、不敢讲。所以,你要进入实修实证,一定要有前面闻思的基础,四念处是属于实修,但是前面的闻思基础要有。
修行的步骤要清楚明了,听闻佛法之后,然后去思惟、去求证、去体悟,慢慢对法的信心才会建立,才会死心塌地的进入实修。具备正知正见之后,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出世间法,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出世间法,什么叫做解脱道,什么叫做究竟法,如果这些观念没有正确建立,光是在“修”上面,落入在世间法,或是说走偏差了,你对照不到的,你察觉不到的。
所以,很多人讲说修行就在四念处里面好好的修,这样就好了,结果很多人修四念处之后,越修越厉害的。就像很多喜欢参禅的人,他越参禅、越修之后越厉害, 于是背著一把剑,到处去跟人家较量,到处要去砍、要去杀,把别人比下去,以显示我的厉害。如果你不清楚前面的次第、步骤,光是在这里修,真的会越修越厉 害,这样第一个步骤的惭愧心都没有具足,怎么走上解脱道?!真正证初果,他是修跟证齐行,“证”就是要断十个结,简单讲就是断贪、嗔、痴。如果修行不是回来断十个结、断贪嗔痴,则都是在世间法。
要断十个结、贪嗔痴,没有了解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差别,是没办法真正断除的。因为在你认真修行的背后,都还是有很多的抓取,因此要先闻思,然后再修证。我们这整个解脱道的次第,第1章到第6章是属于人天善法,培养善根福德因缘的阶段,第7章到17章是属于闻思正法的主要内容跟方法,第18章到27章是实修的内容跟方法,第28章到34章是实证、证果的内容方法,第34、35两章是解脱道跟菩萨道合一的具体展现。
所以,只要大家好好下工夫阅读这本书,然后再于课程一起闻思、讨论,建立正知正见之后,后面的修、证很快。如果没有前面这些闻思基础,你在这里再花十年 的工夫,也极有可能都是在世间法里面绕,在听闻本课程的讲述以后,就会知道很多观念是跟以前观念有很大不同,你根本没有想到那些、看不到那些的,我们就是 要把那些观念深入解析出来。事实上很多的上课内容,不可能听一次就能够消化吸收,当你的心越宁静,聆听的深度及吸收的内容就会不一样。
刚才有一位同修就问我,如果对老、病、死方面还没有那么深刻体会,修行的动力就没办法打入骨髓,怎么才能够让老、病、死方面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天的幻灯 片会播放这方面,而且今天老、病、死方面,还只是播个概论部分,有些很震撼性的画面,在后面几次课程再陆续播放。当然,幻灯片内容不是很恐怖,而是以前我 们习以为常,在逃避的、不想看的,现在以如实的画面播放出来,没有刻意去丑化,而是让我们看到实相、进入如实观。因为我们要了解五蕴、六根、六尘的无常, 以及根、尘、识的无常,还会播放一系列实际尸体的幻灯片,以医学解剖的角度来看全身的脏腑,一个器官、一个器官播放出来,让大家很清楚可以看到、了解,因 为这也是实相。
虽然失明的人有某方面的障碍,但是很多器官却是很敏锐,只要有心学法、有心闻法,一样可以补足他的不足,所谓“勤能补拙”。所以,不是失明的人就不可以闻法,就不可以修行。我们修行就是从原来的不知不觉,要慢慢提升到后知后觉,再提升到先知先觉,有的人会认为你在说老、病、死,但是我没有这方面的感触,你说人生会有很多的苦,佛陀讲说“苦谛”,但是我体悟不到那些苦,所谓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我觉得现在过得很美满、很好,我体悟不到那些苦……。
但是,佛陀以前在皇宫里面身为太子,难道他的生活会比你差吗?世间的荣华富贵会比你差吗?佛陀为什么会要放下一切要去修行?就是一个人的智慧成长到一个 阶段之后,他去看到世间现象界的这些生、老、病、死,现象界的这些无常、生灭变化,让他很震撼啊!在《阿含经》有这样的比喻,当不知不觉的人本身碰撞到了 事情,也还感觉不到,会觉得说“我实在很歹运!我实在很衰!天公对我很不公平!……”都会怪很多的境界,怪很多上司对我不好,老板对我不好,太太、老婆、先生对我不好……,都是责怪别人对我们不好,责怪我们比较衰运……,怎么办?于是赶快来祭一祭、赶快来拜一拜,还是赶快去……,把外面的这些障碍铲除掉……,这样就好。
这样的情况就是你本身踢到铁板,还不知道要觉醒,还在责怪东、责怪西,就是所谓的“不知不觉”。当你遭遇到自己的亲人死亡,还没有觉悟,一样是在“不知不觉”的境界。然后再从“不知不觉”的层面,慢慢提升到“后知后觉”,亦即从别人踢到铁板的境界里面,从别人遇到一些老、病、死,遇到一些波折、挫折里面慢慢去体会。有人曾经名利权势很高很大,但是一个“无常”转变,就成为阶下囚,当看到一些现象界之后,从中体会当自己在追逐名利,到最后也可能落入同样的情况,慢慢就会“后知后觉”,然后再进入到“先知先觉”。于是,不一定是发生在自己的亲人,当他看到世间的现象之后,了悟到自己也会是这样,当我看你在老、病、死,就像看到我自己一样,不是别人在老、在病、在死,他会看到别人是在示现,他是天使啊!
是天使在告诉我真理、佛法。如果你会看,处处就看到真理、看到佛法,进入“先知先觉”;如果你不会看,处处看不到法、看不到真理,还会想逃到他方世界去看。有的人根本还欠缺修行动力,于是会想说到他方世界去,就可以找到真理、找到法、就可以解脱……。要回到现在、回到当下,你才能够见到法,如果你真的会看,天使处处都在,老、病、死都是天使。
记得在中鼎公司前任董事长刚往生没多久期间,有一位中鼎同仁问怎么样帮他念佛?怎么样具体帮忙善后工作?于是我就跟他讲:最重要是他这样的一个示现,帮 忙你多少?不是说你去帮忙他。当然,我们以慈悲心、善心去帮忙他,这是很好,问题是他帮忙你多少?他是个天使、以身作则,在示现你真理、示现你佛法,你看 到了吗?体悟到了吗?我们去帮他念佛,去帮他做一些善后工作,不要还是落入“不知不觉”,要“先知先觉”啊!如果你会看,他就是佛菩萨,就是天使在告诉你法、告诉你真理。若前任董事长的过世,能让你们体会到法,他就是死的很有价值,不要让他白死,他真的就在告诉你法、告诉你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