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中的取相
各位久等了,第七节新鲜出炉
上一节我们说道了,在欲界定中,我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通感,其中包括画面,声音,气味,各种感受等等,这这些都是“相”。我们统称它们禅相。我们也理解了它的原理,它是怎么来的等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都是我们的所想,是我们各种感官激发的感受。肯定就不是真实的了,说它是幻觉也可以。可是我们如何摆脱幻觉呢?
说句实话,这些感官出现,已经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危机和考验了,因为大部分人,无法再深入下去,进入禅定,其实就是在这里失败的。
为什么说是考验呢?首先我们把禅相当作一个指标,比如眼前一会儿看到白光,一会儿又看到红光,或者一会儿感觉有气味,一会儿有没有,好像听见了什么悉悉索索的声音,有没有了。这是代表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的意识还在游走,还是老话,我们虽然在关注呼吸,但是呼吸是好几个身体机能共同协调出来的动作,大脑下面脑干在控制呼吸,鼻尖有和空气的触感,横膈膜上下动,气流有冷有热等等,于是在我们关注对象不同的时候,通感出来的东西也不同,所以禅相一直在改变。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注意力还不够专一还在游走。
这时候是什么考验呢?是专注力丢失的考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眼前看到了白光,一会儿好像更白了,更亮了,一会儿又暗了一些。虽然我们看着这些,但是一不留神就会发展到心想,嗯好白呀,像雪一样白,之前那个黄一点,没那么白。那个雪白的还挺亮的,但是不刺眼,记得有一次下雪,拍照的时候我都睁不开眼睛,不过我可能是因为常常在家里不出门所以不太适应强光,也许我作息不太好,我是不是亚健康呢?会不会身体哪里不好,改天要做一下体检,但是又特别不喜欢去医院……而且挺贵的,钱确实不好挣……
就这样,是不是顺理成章的,你的心已经跑掉了?还谈什么专注呢?刚开始不过是看见一点白色,但是一个不留神,各种往事各种联想一个个就来了,很多人都失败在这里。然后大概也就是退回细心住,或者直接昏沉睡觉了。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训练自己的什么?就是习惯性的忽略。前面我们用的办法是“止”,就是止住了自己的念头,让自己干确切的事情,停止杂念。现在我们发现光这样是不够的了。于是我们需要的是“观”。
在佛法里面,这叫做止观双运,要运作的,就是我们观的能力了。所谓观是什么?就是看着的意思,我们看着这些禅相,就看着就好了。但是我们不要因为它如何如何,我们就跟着如何如何。有刻意的去忽略它。一定要刻意!
我们看到禅相没有颜色画面的变化,我们可以得知,我们专注在一个地方了,意识没有游走了,比如看着这个白光,白色的相,它白一点了,说明我们专注一点了,淡一点,说明我们专注力下降了,仅此而已,但是我们不要因它变,我们而动。就这样看着,要刻意提醒自己,不过就是一个相而已。是虚妄的,记得金刚经里的名言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的。所以我们虽然在看着它,在观它,但是仅仅只是看,没有任何作为,是一种忽略。
这个是需要反复提醒自己,反复训练的过程了。
这个时候,不管看见什么,不管听见什么,不管闻到什么,不管感到欢喜悲伤任何。都是相,其实说白了,都是不可取了,也就是不可以依靠的。我们依止,只是看着它,你随它怎么变,怎么刺激你就好,心里清楚这只是虚幻的。不用有所作为,忽略它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淡薄但是有利的武器。任凭你如何千变万化,又能把我如何呢?心里清楚,哦,这只是个相,我只是看着,就好。真就好了,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什么。
说点自己的经验。过去的我,因为自己练习,不停的关注这些禅相,并且研究它们到底有何意义。但是很长的时间里,我没有任何进展。我每天记录着自己在安稳中看到的各种颜色,各种画面,听到的各种声音,闻到的各种味道,并且记录当时各种心里情绪的感受。后来发现,一无所得,它们来了又走,不断的变化,每次我想抓住某一种特定的情景,它用不了多久就没了。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心不知不觉被它们控制了,我无法为自己做主,因为自己已经成了这些相的奴隶。所以一无所得,在正常生活中,被财色名食睡牵着走,打坐中又被禅相俘虏。于是幡然醒悟,应该不被它们所抓住才对。之前都是弯路。
如果我们做到了,仅仅只是看着它,无动于衷。不做任何反应,那么很快我们就会经历一下一个过程阶段:禅相变化越来越慢,最后仅仅出现一相,比如开始万紫千红,现在仅仅剩个白色,白色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但是我们虽然看着,但是确实忽略着的,慢慢白也没有了,禅相消失掉……
当然看着禅相,无所作为,当然我们看着呼吸也是无所作为的。就只是看着,轻松的看着。那么和禅相一起消失掉的,还有你的身心。因为前面说了,身心不也是各种感受吗?我们观这些“身心”观这些呼吸,都只是观,而无所作为的。于是乎,它们的相,也是连同一起会被忽略掉。大概心理反应是,我不管你呼吸快还是慢,你快我知道你快,你慢我知道你慢,鼻尖与空气接触,我知道你凉,那又怎么样,我反正也不管你,就看你到底要怎么样……就这样就对了。一种空虚感或快或慢会侵袭上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时候,我们有着比生活中相对理性,清晰的态度,心不因为这些现象,做出任何回应和互动。那么突然第一种证悟会出现。那就是我们无所作为,那么万事万物对于“我”来说,显得毫无意义。因此,万物无意义,自我也无意义,我们会突然失掉整个身心,感受到一种空虚感。好像什么都没有了,空!呼吸还是有的,但是被我们连同一切一起忽视,于是在定在这样的情况中,并且习惯在这样的空虚中,一时间,物我两无,因为一切相“我”都不做回应。那么这个“我”就和万物好像一下子失去了联系。
感受是很难形容的,好比我们踏踏实实在走路,突然一脚踩空了,大地消失了,连重力都消失了,分不清上下,分不清天地了。这种感觉是很吓人的,大家尽可能试想,上下楼梯的时候,一脚踩空那一瞬间是什么感受。
当然也有渐渐失去身心的,比较慢的,那就好比地面越踩越软,身体越来越轻,后来就失重了。一切如果都被我们忽略,那么我们无法参照自身还有所有事物的意义在哪里了。
说白了,这种感觉是恐惧的,是受惊吓的。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第二重考验,如果我们没有多次进入习惯这种感受,第一次经历,肯定是一个激灵,吓一跳,立马退出入定,甚至直接退到粗心住,然后开始想,刚才是怎么了?那是什么感觉?
在我们失掉身心的状态中,这个叫做未来禅,也就是欲界定的下一个阶段了。但是这时候是巨大的考验。反反复复不得进入禅定,最容易失败的地方就在这里了。非常需要重视哦,第二道坎,也是首次面临最难的地方。大家要深刻记住,刻进自己的概念里,知道会有这么一道关。
至于我们怎么克服呢?其实克服都是小事,接下来的难关,一波接一波,一环扣一环。这些都不是重点,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还有更加诡异的事情即将要发生。
我曾经考虑过这个帖子是否合适这样写,但是转念便知,我讲与不讲,真理也就一直在哪,不增不减。若我不讲,邀我讲的事相就摆在那里,若我讲,无法照顾圆满的实相也摆在那里。
因此,可讲可不讲,讲了就讲了,没讲就没讲。不论如何,皆不是中道。
打油诗阐述吧:
世人若知无为法,何苦有为引无为。
有为无为常或断,非离世间常无常
闻者生见自心造,何来自他你我分
因字见我皆非我,因事论事灭大乘
菩提万事皆有现,不再文中非文中。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