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打油诗
在上面的论述中没有提到文字方面的问题。由于当时是很快写出来的,写出来就往上贴了,因此文字上一定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不是指有没有英文字母)。主要是该土的地方还可以更土一点,反之亦然。这里可以延伸的就是所谓打油的问题,我的原则:最好的就是放在合适位置的。打油绝对可以,象这篇里面,力士所说的如果不油就不对了。至于独立的打油,只要内容适合,为什么不可以?对打油的偏见来自诗的所谓贵族传统,但这种传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注:文本没有含义,或者也可以说文本的含义无穷,垃圾也是一种含义。解释,包括作者的解释都是多余的,姑且就当成一个笑话,一笑而过(请问MM,是王菲的歌吗?另外小人比较土,MM是我现在理解的意思吗?)
对于恶人,研而不讨、观而不论无疑是最好的态度,就让它自生自灭,受业受报,否则一旦粘上,死缠烂打、后患无穷。这也是小人的态度。
承蒙大人开恩,小人又有了说话的权利,为了不再生事端,以后小人的帖子就永远象跟党走般贴在这上,绝不开新贴,也不去跟别人。假如哪天大人觉得封着小人好玩,小人一点怨言都没有,继续奉陪;否则小人就自说自话,直到大人开刀。
小人希望通过这个帖子讨论一下与诗歌有关的问题,平时想到什么就写点。至于作品暂时就免了,虽然小人知道这里的人喜欢的风格,而且小人也曾写过大量类似风格的东西,但小人都觉得古人尸体上一般就长尸虫,除非将之搞碎埋到土里作肥,或还能长些许别的东西。什么是土?现当下的时节因缘。此外,甭担心别人说咱狠,如果后人能把你搞碎作肥,那真是大大的荣耀了,侃侃上下几千年,有几个值得。
下午一直在练《你为何唤醒我》,现在终于有时间写写有关打油的问题。其实,来这里以前小人从来没写过打油,写的东西相信连一点油都没有,但来这以后,就不知道谁唤醒了那条根,写个没完。如果说开始是闹着玩,后面就比较认真了,即使是几分钟内写出来的。(把脑汁都弄干想出来的基本不会是好的打油)
对于打油,小人觉得立意上和写不油的没有什么不同。什么都可以油一下,关键是切入的角度一定要好,打油比不油要难的地方就是要有幽默感,四平八稳就很难油起来了。打油一定要放得开,天上地下,触目皆春。
另外,打油一样要讲练词练字。例如曾贴的一首:小人问版主,何字不能吐。深门大院里,应栽什么树。一旦搞错了,是否告官府。平生耳朵背,不闻堂前鼓。眼盲又不见,柱上规与矩。只觉前路黑,似有刀和斧。总之小百姓,左右都是苦。
原来最后一句是写“兴亡都是苦”,当时一贴上去就觉得不妥,太象那首元曲了,马上改成“左右都是苦”,这一下就现代多了,如果早些时候可能快要有麻烦。有麻烦就好,说明左右在这里极为关键,没有这两个字,前面都废了。具体怎样就不说了,诗的麻烦不怕,评说就免了。不过当时剑拔弩张的,不会有谁意识到这点。假如打油纯粹针对一时一地就忒没劲,当下只是一个机缘,如果能不即不离、既即既离,那就和带韵的骂街有区别了。
附四首: 先知早先尸 百世有余枝 唬人还唬鬼 处处扮神奇 人王和魔王 阿谁不为民 只是买单时 要铜还要银 诗高黄鹤岂余能 民主自由皆可憎 鬼怪人魔各有好 启蒙哪个作明灯 三场过后都不射 可做伟哥经理人 鸡鸭牛羊猪骡马 从今四海一家亲
昨天谈到打油中幽默的重要,今天不妨展开谈谈。从某种意义说,中国人是比较缺乏幽默感的,特别老一代人,或者说自以为要负天之大任者,要幽默起来就更困难了。按照中国文人的一般做法,要打倒一种东西最好的就是把它向俗那边贬。试想,孔二混混音乐不吃肉是不是有的雅,但谁考察过他当时听的是什么,王菲、王妃?管他,就算他听 “十八摸”也是雅的,因为他是老二。
雅和俗就不说了,但小人知道,上面那一句老二传人们肯定认为是低级趣味而不是幽默。有人说幽默和智慧有关,那还不如说幽默和生命的当下有关,或者说幽默和诗是同质的。对于打油来说,幽默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幽默的打油就象没盐的汤。
文人总喜欢画框框,和上海滩的黑帮一样,画好了就可以同之、伙之。不在线内的都是异类。小人觉得这很正常,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还可以冰起来克一下,好不容易才死得了,不玩些东西怎么熬。
继续前面的话题。打油无疑也需要关心格律的问题。小人的感觉是,五言是打油比较好的形式,这从历代流传的打油作品可以看到。而七言最好用绝句的形式,没有 特别的理由,最好严守格律,这和音律有关。五言反而对格律的要求不高,最好自成音律。另外,打油一定要口语化,掉书袋绝对不行(除非为了幽默、反讽等需 要)。至于押韵,小人绝对都按平水韵,且邻韵不互押,这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为了好玩一点。如果是南方人,平水韵绝对比今韵和谐。说一句要得罪很多人 的话,现在的普通话只不过是汉民族衰落的一个结果,反是以前的莽荒之地保留了中上古汉音的痕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昨天说到文人的问题,不妨继续谈谈。在中国现在文理分科的教育制度下(以前的科举就更不用说了),文人们的科学素养基本还停在17、18世纪。看看他们讨 论的方式,对于逻辑的应用与理解出不了罗素悖论的范围。这个问题说起来话长,有空再说。一句话,小人觉得,假如还没有老到动不了,好好学习一下数学和物理 是很有益的。去了解人类思维在科学上的最新进展,它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水平。不了解这些,扯谈什么后现代、空啊有啊、大乘小乘,简直是笑话。
今天就不说得罪人的话了,继续谈谈打油的一个玩法——辩论。由于当时小人上来就坚持用打油应付一切回帖,,对此确有一点实战经验。按照杜圣人那老掉牙的话,用打油进行辩论绝对不能有废话,试想有时候要用20个字回应一个大论长篇,抓不住关键就很难弄了。具体游戏时,一般最好用四句的形式,这样比较有力。小人也尝试过用8句的形式,总体感觉力度有点分散,还是四句好一点。用四句来玩,有几种:
一、四句都是回应,这样容易产生的毛病是太散,要弄好就看粘合的工夫了。例: 人生世间牢骚空,酒色财名欲不同。禁果伊甸何自有,阿谁觅罪梦天中
二、前两句回应,后两句荡开,这样往往比较直接、有力。例: 性频意自频,意频口自贫。 乾坤一张纸,一字一星辰。
三、前两句虚起,后两句回应,这样也比较好。例: 春来花不放,雨散鸟犹啼。月涌千江水,问何高与低。
四、四句都虚写,但总体构成回应,这样比较含蓄。如果弄好了效果很好。例: 独上西楼月色凉,金陵春雨滴红芳。神州千载风雅士,赢得山河万里长。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可能,一般所谓做法的说明都是比较搞笑的,如果有兴趣的,玩多了自然有感觉,其它都是废的。
小人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谈论打油,首先是觉得其有存在的理由,且其妙处和所谓权威、经典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关键是用的地方是否合适;其次,打油的口语化在语言上的意义值得关注。假如诗歌只是小圈子行为,假如诗歌只是古人尸体上长出的虫子,假如诗歌只是笔头射出的一串东西,口语化的探索就不一定必要了,这在所有的诗歌形式都有类似的探讨可能。
对于1980年前后N年的吟兄吟妹们,咱身上可没有太多的包袱。孔老二不是坎,摇头丸不是坎,X派对不是坎,别把自己给坎住了。咱就象P游戏一样,先看看以前的人都有什么把戏,别把他们看神了,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招数。寻找老爷子们还能和现当下发生作用的东西,尸体粉碎化成土就能长出色的东西。写电脑写不出来的东西,写尸体写不出的东西,写当下的东西;别人out是别人的事,咱in 还有罪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