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调整是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缺陷的总暴露
作者:[站点管理员] 来源:[互联网] 文章性质:普通文章 发布时间:2008-4-3 18:34:21 栏目:名家视点
本轮从6124点开始的大调整,暴露了诸多的问题,一些成熟市场中绝对不可能出现的问题成为这次调整中最惹人注目的中国式现象,可以这样说,本论调整是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缺陷的总暴露。由于问题太多,我们只选择其中两个基本的问题进行展开分析。
一、 中国资本市场依然不具有成熟资本市场所应当具有的经济地位。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其市场中心地位的就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国家级的大事。看看,这次次贷危机,美国股市的实际跌幅度一点都不大,连20%都没有。但已经是朝野倾动而出,用尽一切的金融、财政、政府等的资源来稳定资本市场。为什么在美国以及西方所有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资本市场代表了他们经济结构的核心,资本市场的所有运作后面都代表着最大多数人的广泛利益。也就是说,这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经济已经进化到如此的境地,绝大多数公民的经济利益都与首要地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分秒不可相离。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然,没有任何的政府、任何的管理机构敢对资本市场有丝毫的怠慢。
而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地位,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依然在极为落后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资本市场可以说暂时只是一种经济小点缀,本质上,在经济结构中还没有任何实质的地位。
因为,在中国,目前与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联的,只是所谓少部分中产阶级以上阶层的人的利益,而目前中国更多数的人,是与资本市场无关的,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与资本经济相对无关的经济结构。而在整体的国家经济利益的取向中,牺牲少数以换取多数,显然是一个最容易被采纳的选择。
因此,例如在诸如现在CPI与GDP的两难抉择中,资本价格的压制又被人错误地认为是压制CPI的好手段,因此,牺牲资本市场就成为最符合这种经济逻辑的必然选择了。
可以断言,在中产阶级以上阶层占据社会人口最大部分之前,这种利益的偏向都无可避免,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不仅会对诸多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绝对不能解释在对待资本市场的问题上多年来的中国式反复与游移。
由此,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保护投资者利益之类的话永远只停留在口头阶段,而实际上,一旦经济有所风吹草动,第一个被牺牲的就是资本市场以及其中的投资者。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诸多特有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有这个最大的利益分配的原始结构在其中起着作用,在这个结构被经济的发展进步所彻底改变之前,这一切不会有根本的改观。
二、管理层的服务型政府原则暂时只能是原则,远未到可以实现之时。
按照服务型政府的原则,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本质上是市场的服务者,但现阶段,显然远远达不到如此的要求,否则,例如平安事件,就不会一拖再拖、几个月都毫无结果。而对于一个服务型的机构,这是显然的不作为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监督、纠正甚至惩罚的。可现实是,这都被当成是理所当然的,管理机构的衙门习气使得这一切不正常地正常化了。
而衙门型的管理机构与服务型的管理机构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为完全脱离实际,所有的应对措施都严重慢几拍。例如,过去两年,面对快速的上涨,最简单的经济学常识都可以提供最简单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快速加大供给。而供给的加大是要有时效性的,过了那时间,这措施就对不上点了。那么,请看实际上管理机构不仅没有加大供给,反而是提供了流通比例极低的疑似非法蓝筹,这难道不是典型的火上加油吗?
衙门型管理机构,甚至可以有这样一种可怕的思维,跌比涨好,跌就是安全,资本市场里的人的行为最好都完全统一到银行存款行为上去,这样就不惹事,不惹事就是最大的好事。正因为这十几年那如此思维的存在,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走势都显示出最大的投机性,因为大家都知道上涨的时日无多,一旦有机会就变本加厉地投机,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把最大的利润拿到手。
正因为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心态都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所以,那种稳健的长线行情就不可能真正出现,大起大落成为真正的常态。而这时候,还提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就成为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成为衙门型管理机构语言的一个标准范本。请问,一年不到,从3400点到6124点又回到3400点还不是大起大落?一个已经是事实的东西,还能或还需要防止什么?
看清本质,你才能有真正的力量。上面的两个问题,只是这次暴露问题的一小部分,而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问题就是,绝大多数人包括管理层在内并没有真正在实质上彻底地理解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的核心、平台式地位。对资本市场,依然严重地存在着一种工具化的认识。
中国金融、经济的未来一定是资本市场,这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真切认识这一点,只能让我们的资本之路发生更多的曲折、错失更多的机遇,使得我们最终达到的经济高度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