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红楼梦》,凭什么为一本破书大量耗费资源?

2006/4/11 21:23:37

今天谈论的是一个文化中的文化,高峰中的高峰,任何企图贬损它的人都成了没文化的废物。文者,迹也,而角挂羚羊,没文不化又如何?但一本并没有什么的小说凭什么大量耗费国家、民族的宝贵资源?

《红楼梦》的语言、结构、思想等等,研究的人多了去了,比研究更值得研究的是,这书究竟养活了多少人,为多少人镀上光环,为多少人财源广进,这里面游戏的潜规则是什么?一本书弄出一个什么学来,世界历史上都少见,那么,这书真有什么微言大义吗?

这书的思想,只不过是中国传统儒、释、道的混合,而其中的东西杂而不精,不能算广更不能算深,只不过是被一群不得志的文人忽悠出来了。里面的诗词,且不说其中大量抄袭明代人诗句,就说放到一般的诗词里,充其量就是个二流半,所谓的诗词和人物、故事的结合,那不过是基本的要求,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至于这书的诠释,除了忽悠懵人外,没有任何意义。最近刘心武一番考证:秦可卿的原型是废太子胤礽以保密方式寄养在曹家的一个女儿,只不过是这忽悠接力赛的最新一棒而已,后来者还多着。

《红楼梦》神话和目前一切文化神话从本质上是一样的,前者只不过是老版本而已。当然,忽悠时间的长短是这类事情的一个衡量关键,换句话说,忽悠大了就经典了,这就是问题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