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心经》

第卅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心经》

   当初在编著这一本书时,就引起一些争议,认为在《阿含经》里面,怎么把《心经》纳入呢?认为有《心经》在里面,变成是一个缺点、一个污点,应该只要以 《阿含经》,这样就好了。但是,当时因为我个人觉得《心经》在闻、思、修、证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是诠述证果的世界、证果的内容,很具体将之描述出 来,如果没有把《心经》编入,在《阿含》里面虽然有谈到类似《心经》方面的内容,但还是不够具体,于是把它编列进来,这样可以让《阿含》里面的深义,更能 够发挥出来,更可以显示出《阿含》里面所讲的,‘空、涅槃、无为’方面的深义。

   (第一节)“所谓佛者,云何为佛?为是父母制名?为是婆罗门制名?”有人就问佛陀:你称佛陀,到底佛陀的本意是什么呢?是你自 己称的呢?父母亲给你的呢?还是宗教名称呢?佛陀此时就对佛有一个简单的诠述。“佛见过去世、如是见未来、亦见现在世,一切行起灭。明智所了 知,所应修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这就是佛陀对于什么是佛,作一个简单的定义。我们一般提到佛,众生都是想说“啊!我要 成佛!”结果就一直把佛变成一个超级的大偶像,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知道,结果就变成“喔!我要修得变成三头六臂啦!金光闪闪 啦!金色身啦!毫毛多少、多长……”都是在外相上面执著。

   事实上,佛陀、“佛”本来的意思就是一个音译,本来就是一个觉悟者的代称,觉悟者也就是觉醒者,本来“佛 ”只是一个觉醒者的代称,但是众生很容易被文字相卡住,于是误解说觉醒就是成佛之后,都完全醒过来,他不会睡觉,睡觉也是假的,他不能睡觉、 也不会睡觉……,不是啦!纵使你24小 时都不睡觉,没有了悟真理实相,还是成不了佛。因此,觉醒是因为原来对于实相方面不了解,在颠倒梦想的世界,现在呢?觉悟到了真理实相,然后远离颠倒梦 想,而成为一个觉悟者,我们称之为“成佛”。以一般我们常用的一个名词,就是说“得道”,叫做 “得道高僧”,所谓“得道”,不是你真的得到什么,而是你了悟了真理实相,才叫得道。佛陀对于成佛的一 个简短定义,就是一个觉悟者,他见到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一切行起灭”,现象界、缘起的现象界,都是不断的生生灭灭、 生生灭灭,这是相当重要的“诸行无常”,告诉我们彻证“无常法印”。一个觉悟者、成佛者,就是彻证无常 法印,了悟缘起法。

   “明智所了知”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了悟、了知“所应修已修”,已经是经过很漫长的一种不断求道、觅 道、修道,然后“应断悉已断”,十个结通通断了,因此“是故名为佛”这里告诉我们成佛的具体内容,一个 就是要了悟真理实相,再来走在八正道上,不断的从“有为法”迈向“无为法”,从有修、迈向无修,再把那 十个结一一的断除,这样就成为佛。

   “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生者悉磨灭,远离息尘垢,拔诸使刺本,等觉故名佛”这一段经文虽然很简短,但是非常重要!尤其当我 看到佛陀讲出“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喔!那时候很震撼啊!以前在看这个文字,不觉得它很重要,到后来、体悟到这些,超越二元 对立之后,才知道原来佛陀就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超越二元对立,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你是没完没了的。你一直在滚滚红尘,一直在娑婆世界里面二元对立,永远对 抗个不完啦!因此佛陀很感慨讲出很深的体悟。“历劫”就是过去一直都在二元对立里面,然后“求选择” 啦!在那一种世界、那一种心境呢?“纯苦无暂乐”啊!所以“生者悉磨灭,远离息尘垢”佛陀了悟缘起现象 界的生生灭灭,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真理实相。“远离息尘垢”他看透了实相之后,远离过去的颠倒梦想,把过去的错误的抓取都放下 了,把过去的无明行--贪、嗔、痴那些“尘垢”,统统净化了。“拔诸使刺本”而且也拔掉那些会贪、牵引 著自己的那些,以前都是成为境界的奴隶,现在呢?当你了悟真理实相之后,就不再成为境界的奴隶,像一只牛被穿鼻孔这样,牵著往东就向东,牵著向西就往西, 也就是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了,因为他了悟真理实相。“等觉故名佛”“等觉”就是来到“平等 ”,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以平等心对待一切的境界,就是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等觉、无上、正等、正觉。

   【法义分享】“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这是“自我”从一体的实相世界,划分出自己想要的梦幻世界。 自我划地自限之后,从此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落入无边的苦海。在还没有解脱以前,通常都是在“历劫求选择”的阶段,不 要自以为说:我没有!我没有啦!……记得!证到三果的人都还有,众生就是硬要在一体世界划分,然后一边就是“要 ”的,这是“不要”的。如果硬是如此划分,然后你要的,就认为是美的、白的、好的、善的… …,你不要的呢?就把它界定为丑的、黑的、坏的、恶的……,就这样。当你用“自我” 去界定之后,就会一直怎么样呢?你所要的,就会一直去追;你所不要的,就会一直去逃、一直去避。你的心都是在追啊!抓啊!逃啊!避的这一种世界里面,一直 停不下来。

   于是你所要的、所要追的这些,就认为是吉啊!乐啊!你所不想要的这边呢?就认为是凶啊!苦的啦!你不想要啊!……就这样。 整个世界世间的所有冲突都是这样,一直在二元对立,包括从最小的单位开始,从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乡镇、一个政党、一个国家… …,都是一样,一直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每一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然后去界定。再来,这样的一个界定呢?每个人所界定的内容都不一样, 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不一样。所以,不要以为你的标准跟他的标准一样,不一样!

   “好、坏、美、丑、是、非、善、恶、圣、凡、净、不净、高、低、大、小……”所有二元对立的观念 都是人类头脑的产物,都是被“自我”所划分出来的。实相世界是--包含一切,包含所有相反的两极;整个存在是--一体无分别。但 是自我却不喜欢这样的世界,他有很多的要与不要。自我所“要的”就归纳为--美、好、是、善、圣、净、高、大、优 ……,然后尽力的去追求。自我所“不要的”就打入黑五类--坏、丑、非、恶、凡、不净、低、小、劣 ……,然后尽力去排斥,赶快设法“划清界线”。自我就这样一直在构筑理想的“梦幻世界 ”。凡夫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修行人也是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

   这里提供你一面很深、很深的镜子,随时要回来反观,随时要回来照见,因为我们很容易就落入在二元对立世界里面,然后不知道。众生总是这样,我只要白天、 不要黑夜,我讨厌黑夜,如果你不容许黑夜存在,白天怎么来呢?再来,我只要春天,我不要冬天,如果没有冬天,怎么会有春天呢?再来慢慢引申很深的,很多你 把它界定是凶的,事实上这些对法界来讲,它都是平等的,众生不了解这些,就会做很多的符术、咒术、法术,然后一直要去对抗它,就好像说你做很多的这些咒 术、法术,然后要把黑夜驱除掉,请问:你要把黑夜赶到哪里去?你要把冬天赶到哪里去?……,好好去体会,就会知道什么叫做二 元对立,以及什么叫做超越二元对立。

   凡夫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修行人也同样是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有的人能够同意这一句话,但是你同意,也未必代表你已经体悟到、证悟到,有的人就不同意, 认为说修行人怎么会是在构筑梦幻世界呢?为什么说修行人是在构筑梦幻世界?最主要就是一般人如果是用“自我”在修,就是一直在构 筑梦幻世界,“自我”是要有所得、有所成,它要获得肯定,它要有所展现、要有所展示,于是一定想说越修越厉害。但是,只要有 “自我”,你所修的这些,都是一直在构筑你的梦幻世界。至于要怎么样才能够到达不是在构筑梦幻世界呢?也是必须要先经过 “有为法”的修,必须经过这些梦幻世界之后,有一天当你醒过来的时候,才会体会到:“喔!什么叫做修行人也是在构筑 梦幻世界?!”

   凡夫都会一直想要成圣成贤,但是解脱者呢?他是回归到成为平凡、平实、平淡的人。一个解脱者是返璞归真的,但是没有经过很多的实修实证,没办法返璞归真 的,没办法说很容易说全然放下,全然来到平凡、平实、平淡,不容易啦!如果没有经历过,你不会那么容易放下的。凡夫都是用自我的好恶标准去界定一切,一般 众生的好恶标准,都是用自己的好恶标准去界定一切,然后顺我则是、逆我则非,就像藏镜人所说的“顺我则生、逆我则亡”。但是,凡 夫、我们一般人都是这样,符合我们的意思,我们就认为是对的;不符合我们意思,我们就认为是错的。

   “界线”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线。你的内心里面有多少个界线,战争、冲突的危机就有多少,因为界线就是二元对立,只要有对立, 你的冲突、矛盾就会存在。你的内心里面如果框框越多、界线越多,冲突就会越多,界线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线,“自我”所造成二元 对立的世界,就是无边的苦海。佛教所讲的苦海,就是“自我”所去构筑的梦幻世界,叫做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不是说娑婆世界是苦 海,不是外面的世界是苦海。

   “等觉”就是泯除一切二元对立的观念,“溶入”不可思议的一体世界(但不是凡夫所想像的没有是非善恶 的观念)。当我们在讲述这些,有的人就会想说《阿含》或是解脱者,就好像都没有善恶因果,怎么界定呢?如果超越一切二元对立,好像都不知道什么是非善恶 啊?不是这样的!不知道是非、善恶,你是无知啊!愚痴啊!不可能成佛啊!现在所要区分一点的就是,一般人与解脱者的是非善恶观念是怎么样呢?两种的区别在 哪里?一般众生是从“自我”出发,而解脱者是“无我”。其次,众生所界定的是非善恶之后,你是有贪、有 嗔,解脱者所认定的是非善恶,他清楚的知道,但是他背后没有贪、没有嗔,他也是一样了悟。

   这两者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般众生是从“自我”的范围立场去界定,顺我则是、逆我则非,你所界定的是非与事实会不会相符合?跟事 实是有出入的。你所界定的“是”,未必是真正的“是”;你所界定的“非”,未 必是真正事实的“非”;你所认定的“善”,未必是真的“善”。只要你有 “自我”,你所认定的“恶”,未必是真正的“恶”,因为你是认为跟 “自我”有所砥触、违抗,你就认为“恶”,但未必是真正的“恶”。当众生界定 是的或是善的,你就起贪;然后当你界定是非的、是恶的,你后面就起嗔。一个解脱者一样清楚的了悟是非、善恶,但是他是从“无我” 的立场出发,也就是没有贪、嗔、痴,他的心是一面很平的镜子,他能够如实观。解脱者对于是非、善恶,他是一个如实的观察,而众生呢?是见不如实、知不如 真。因为只要有贪、嗔、痴,你所看到的未必是事实,跟事实是有所出入,而解脱者他是如实,因为他本身没有“自我”,不是从 “自我”的立场去出发。

   解脱者认定的是与非、善与恶之后,他不会去贪或是起嗔,就像陈进兴的一个杀人恶魔、凶手,一个解脱者一样清楚了悟这样的事情,你做这些事情会恶有恶报, 你会受苦报,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是坏的、是不好的、是不应该的,但是一个解脱者对陈进兴不会起嗔,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好、不对,但是为什么陈进兴不对却还对他 不起嗔呢?因为一样慈悲善待他,如果有因缘,也希望能够让他一条生路,让他能够改头换面,让他能够重新做人,就算这一世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也没关系!在 他的心田里面,让他种下慈悲善良的种子,用爱来感化他。所以,解脱者是没有这些贪、嗔的,不是说一个解脱者就不知道是非、善恶,不是!他一样清楚知道。这 样作一个具体的划分,大家就更清楚的了解,不然有的人会混淆,认为说“溶入”一体世界之后,好像是非好坏就都不知道、不会划分, 不是这样!

   (第二节)“当为汝说无为法,及无为道迹。谛听!善思!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嗔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无为法。云何为无为道 迹?谓八正道分,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无为道迹”此处经文很简短,但是这一经却是很深,如果越深的,讲的 都这样越简单,通常很长的经文,不如《心经》的几句话。老子才讲五千个字,就把整个的真理实相,众生的种种心态都描绘出来。所以,我们如果从文字上面来 看,实在无法了解这里所讲的无为、无为道迹,到底讲的是什么?从文字去理解,你以为知道了,但是事实上必须要你亲证、才会知道。

   从经文表面上是说“云何无为呢?”“无为法”就是贪、嗔、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 无为法”于是一般众生就会想说:好啊!我努力去断贪啊!断嗔啊!断痴啊!这样就能够来到“无为”,理论上是这样,不 错!但是你也要经过如此过程,也要经过如此阶段。但是当你真正努力在断贪、嗔、痴的时候,这是有为、还是无为?还是在“有为”。 不管你多么认真在断贪、嗔、痴,还是在“有为”的世界,而且你的去断,现在讲到很微细的,但是不是说不要断,你还是要去断,但是 你必须经历过有为,到后来才会来体会到何谓无为的断贪、嗔、痴,经文应该是要反过来了解,不是说你努力断贪、嗔、痴之后,才来到“无为 ”,这是一个过程。

   当然,你要经过断十个结,一个结、一个结的慢慢断,到后来是会契入“无为”的边缘,然而你必须经过一番的下工夫,当你真正体证 到无为,才会完全的断除贪、嗔、痴。这里所讲的是贪、嗔、痴永尽,不是一时压制下来,不是一时的解脱,而是一个永尽。“永尽”是 代表是十个结完全的消失,要做到这种境界,必须是体证到“无为”的人,才能够来到“永尽无余”。证到三 果的人,都还没办法永尽无余,你要证到四果阿罗汉、契入无为,这样贪、嗔、痴、一切烦恼,才会永尽无余,也就是来到解脱自在的世界。

   “云何为无为道迹?”从文字上面好像说走上八正道,就会来到无为的世界,但是其实真正的意思就是,当你真正体证到四果阿罗汉, 才会真正走在“无为”的八正道上。真正证悟到四果阿罗汉的无为世界,才会真正走在八正道上,在你还没有证到四果阿罗汉以前,在三 果以内的,你所修、所走的八正道,都还是在有学位的阶段,都还在学习走在八正道上。不是说我知道八正道,我也会讲八正道,然后就是已经走在那个道路上,不 是这样的!都还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如无为,如是难见、不动、不屈、不死、无漏、覆荫、洲渚、济渡、依止,拥护、不流转、离炽焰、离烧然、流通、清凉、微妙、安稳、无病、无 所有、涅槃亦如是说”在南传大藏经里面,这里的每一个词句都是代表一经,事实上这些词句都是在诠述宇宙本体“空”的 特性,因为光从文字上面,你是体证不到的。一个人有体证到宇宙本体“空”,然后他跟“空”相应,因此他 所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难见、不动、不屈、不死的世界”。

   “如是难见”就是眼睛、嘴巴、头发这些,这是代表现象界的一切,现象界的一切是容易见到,现象界的这些都可以触摸到,包括说黑 板、白板,我们的身体、麦克风这些,你所可以触摸得到的,就是它有现象出来,你可以看得到,就可以看到生生灭灭的变化,但是这一经直接讲的“ 空”,宇宙本体这个“空”的特性,因为有“空”的存在,才能够容纳现象界的存在。这一章在 实证方面是很重要的,因为有“空”的存在,所以才能够容纳“有”的存在;因为“空 ”里面无声,所以才能够容纳有声;因为“空”里面无色,所以才能够容纳有色……,其他 的以此类推,这是满重要的。“空”里面没有声音,所以才能够容纳有声音;“空”里面无色,所以才能够容 纳有色。

   就好像我们这一张桌子,它是属于实体的一个存在,一个色界的东西的存在,为什么这一张桌子,它能够存放在这里呢?因为本来这里它有一个空间,它没有东西 放在这里,因此这张桌子才能够放在这里,但是色界本身是有排他性,色界、物质就是有质有碍,就会有排他性。所谓“排他性”,就是 我这一张桌子、这个空间,这一张桌子占用之后,这个地方没办法同时容纳两个桌子在这里,因此物质是有排他性的。但是“空”呢?无 色呢?它是没有排他性的。后面所讲的这些形容,都是在宣说“空”的特性,所谓“难见”,为什么说 “难见”呢?现象界的这些,你可以触摸、可以看得到,但是“空”呢?你不容易触摸,不容易看得到。

   我们平常眼睛在看,都是直接从这里投射过来,然后直接看到身体的存在,很容易一看就看到现象界的存在,但是现在去感觉、去看,看到你跟我之间的 “空”,你要去感受到喔!你跟我之间的一个距离、这个“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再去感受、感触到这个 “空”、距离的存在。前面白板的字,以前你都是直接看文字、看白板,现在要去看到你跟白板之间的空间,因为不容易看到这之间的距 离、这个“空”,无色界不容易看到,因此叫做“难见”。必须要先看到现象界的这些,才能够看到无色界 的。

   “不动、不屈、不死”都是在描述因为有“空”的存在,本体就是这样“空” 啊!因此“不动、不屈”啊!“空”里面怎么样折磨它,还是一样“不屈”,而且 “不死”。现象界都会告诉我们不断的生灭,但是只有“空”,描述“空”的时 候,才会用到“不死”的词句。一个修行人要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也就是一定要体证到“空”。 “无漏”、“无漏”,有没有漏?一定是有一个对比,一个是有内、有外,而且它有一个界线,这样才会说从 内、漏到外面。“无漏”是因为“空”本身没有界线,不管你流到哪里,不管你到哪里,它都是一体。 “无漏”都是在形容这个“空”,它没有界线的。

   “覆荫”就是说当你体证“空”之后,就像在炎凉的夏天,在大树下乘凉,会觉得:“哇!很 清凉啊!”“洲渚”体证到“空”,就像说原来你是大海中飘泊的浪人,你现在找到了一个可以 依靠的地方--一个“洲渚”。“济渡”能够让我们从生死的此岸渡向涅槃的彼岸。“依止 ”佛陀要我们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法依止。真正的“依止”是宇宙本体的这个“空”,才是 最终的“依止”。“空性”与“空”,还有“法”与 “法界”,有什么不一样?前面章节的课程都已经有讲述,现在要把这些再叫出来,然后再去体会,才能够体会到“依止 ”,不只是“法依止”而已,还要透过“法依止”之后,再要来到“法界依止 ”,只有本体才能够成为你的真正皈依处,只有流浪人回到真正的家,才会感觉到温暖、安心,因此“家”是一个实体的存 在,那些就是法界,是一个实体的存在。

   如果是说法,就只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与描述,像我们描述说这个家是温暖的、甜蜜的,这个家是很舒服……,但是你再怎么形容那 些名词,都是要鼓励你回到这个温暖的家,不要再天涯流浪,这样而已。因此,所有的法印,“三法印”、“四圣谛 ”,都是要引导你回到实体的这个家。真正究竟的解脱,一定要来到真正的“依止”、最终的“依止 ”,一定要来到体证到这个“空”。只有实体的存在,才能够成为“依止”的地方,你要真正回 到家,才会感受到实际的温暖;你要实际喝到水,才会止渴,不是说在那里想像,不是说在那里画梅止渴,一定要实际喝到,实际做到、实际回到,这样才会真正的 安心自在。

   再来“拥护”,因为就好像你回到那里,就是天人“拥护”,就是大安心、大自在。“不流转 ”与轮回是一个对比,一个体证到“空”的人,他是断除生死轮回,叫做“不流转”。 “离炽焰、离烧然”两个意思都一样,如果一个人在外面流浪,你还找不到家,你的内心是很苦闷,就好像一把火在烧。当你真正回到 家,就是涅槃界的家,就是实体存在的“空”,就是涅槃界的家。当你真正回到涅槃界的家,这时候就清凉啊!安心自在啊!于是就是 “离炽焰、离烧然”。

   再来“流通”,为什么说“流通”呢?并不是说一个契入涅槃的人,就是这样在打坐,打坐到后来,像植物 人一样都不动、才叫做涅槃,不是啦!也不是说契入无为的人,什么事情都不做,然后一直就坐在那里,都是在那里入深定、打坐,不是这样!真正的涅槃、真正的 解脱者,他是生动、活泼的,而且他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活起来,真正的一种泉涌,因此“流通”就是显示一个解脱者的生动活泼,而且生 命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生命,每一天都是一个新鲜的生命,他是流通的。

   再来“清凉”,因为他已经来到涅槃界,于是就是清凉自在,没有那些烦恼、苦恼。“微妙”进入解脱的涅 槃世界,它是很微妙的,不是用语言所能够形容,你要“唯证乃知”,来到这个世界是很“安稳”的。 “无病”“病”就是代表烦恼,契入一个解脱涅槃的世界,来到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世界。“ 无所有”众生就是看不到、看不清实相,才会一直抓那个我的、我的、我的,只要还有“我”,就会抓很多的我的、我的。 当你有一天体证到“无我”,也会体证到“无我所”,因此你不会去抓我的、我的。当你全然放开,才能够得 到无限,涵义很深!要慢慢去体会。只要有所抓、有所得,你就是有限;你要得到无限,就是要能够全然的放。这里所讲的“无所有”, 就是你能够全然的放,才能够拥有无限,来到这里的世界,就是涅槃的境界。事实上,北传的《心经》,就是在把这一经,作一个更具体而生动的诠述,就是在诠述 这些世界。

   【法义分享】本经事实上是二三十经的浓缩,经中所提的“无为、极难见的、不动、不屈、不死、无漏、依止…… ……安稳、无病、无所有、涅槃”这是佛陀百般设法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空”的玄妙。这是 究竟解脱者所体证、所“溶入”的世界。今天一般人很容易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就是否定本体--“空” 的存在,一直不承认它,然后也看不到它,就认为说佛教不谈本体,结果一个实际存在的“空”,后来就变成一个空洞,还有变成 “顽空”,变成“断灭空”,变成“空性”以及“性空 ”。大家排斥了本体的这个“空”,不去看到实体存在的贡献,结果变成把这个“空”,变成一 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一门学问,变成一门学术,就不断在顽空、断灭空、坏空……,都是在那里探讨这些“空 ”,不然就是空性、性空。

   但是,不管是空性或是性空,这些都是人类头脑归纳的一个哲学名相,你在名相上面再怎么绕、再怎么解释,如果没有回到本体上面,还是不知道如何安其心。所 以,佛教所讲的第一义空经,都是直指宇宙本体;《心经》所讲的“空”,也都是直指宇宙本体。当你了悟“空 ”的特性之后,你的心就会跟这个“空”相应。当你真正体悟到“空”,就像老子所讲的 “道”,当你体悟到“道”的特性,体道、悟道,就会行道。体道、悟道之后,了悟这个“道 ”、了悟“空”的特性,就会展现出“空”的特性,“空”是无边无 际,因此也会展现出无边无际的心胸,“空”是如此的安稳,因此你也会展现出很稳定、很安稳,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才是真正的得 道。

   “空”本无名,你要贴上什么标签都可以。佛教就用“空”来形容,你要改用其他名称也可以,不一定要执 著在文字相上,你用“无极”也一样,“无极”就是在形容这个,“道”也是在形 容这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陀明知不可说,但因悲愍故,还是勉强说了。然而“真理” 一旦落入“语言、文字”,众生就马上把真理变成脑海中的一个名相、一个概念。又是“见指不见月”,又是 见诤不断。结果又是在空性、性空、顽空、断灭空,一直在探讨。“空”一旦说出、形成文字,众生马上就把“空 ”变成脑海中的“空性、性空、顽空、坏空、空无边处想”,包括说四禅八定里面的第五定,空无边处想、空无边处定,都 还是在禅相里面,在“自我”所想像出来的一个世界,因此“空无边处定”又叫做“空无边处想 ”。但是这样的“空无边处定”,跟实体的存在世界,是不一样啊!因为在禅定里面的“空无边处想 ”,还是在有为、有修所想像出来的一个世界,这个是实体存在的世界。

   这一章的课程要完成很不容易,状况百出!真的就是不断在考验。“空”一旦说出、形成文字,众生就马上把“空 ”变成脑海中的“空性、性空、顽空、坏空、断灭空、空无边处想”。空的特性之一--“涅槃寂静 ”,一旦落入语言、文字,很快就被头脑转变成为一个哲学名相、一个概念,或规划为未来的理想世界、或变成为私人的秘密武器,包括 “空”或是涅槃,经过那些体证者讲出来,后来的人不是用体证的,是听闻之后、然后就以为说:我知道了!我懂了!结果这个 “空”,又变成你头脑里面的一个空洞的名相--空性、性空的空洞名相。包括涅槃寂静,包括老子所讲的“道 ”也是一样,“道可道,非常道”,“空”一旦说出来,众生就是变成头脑里面的一个概念。

   所以,解脱道一旦说出来,众生又是在“有为法”,又是在文字上面一直在钻研,于是真正的解脱道,很快又被淹没掉了。真正佛教所 讲的“空”,很快又被曲解掉,因此我们一定要回到实际的实相存在,记得!是先有“实相”,然而什么叫做 实相?佛教还有很多人把这个实相,又变成很深很深的在解释,实相就是实际存在的相貌,不要把实相又变成一个抽象,实相是实际存在的一个相貌。先有实相的存 在,然后这些智慧者、解脱者,他们是如实观察实相存在的特性、状况、性质、特征之后,然后把它做一个语言、文字的一些诠述。实相就是我们用幻灯片,在跟大 家分享的“大地风云经”,本来是没有经典文字,解脱者也不是依据著某部经、某部文字,然后而彻悟。

   真正的解脱,一定要看到法界,看到法界或是大自然的这些实相;整个法界、大自然这些实相展现出来,就是一直在宣说无常、无我、涅槃寂静,因此这些解脱 者、智慧者,都是如实观察之后,然后用语言文字表达,后来的人才把它形成为后来的经典,包括说这些开悟者、解脱者也好,语言、文字、经典也好,这些本来都 只是“指月的工具”,这些都只是指引你去看到实相而已,如果你看得懂“大地风云经”,可以体会到禅宗所 讲的“不立文字”深意,你可以不用任何经典的,因为实相的存在,就是一直在勋说“三法印”,但是我们后 来的众生对实相都搞不清楚了,结果就一直在偶像崇拜,在人相上或是在语言、在文字,或是在经典,尤其这两个特性是最普遍的,都一直在经典文字上面考证、钻 研,不然就是把人相、偶像抓得很紧,像这样都停留在人相或是经典,表示你都没有看到实相。这是很重要的观念,这些都只是“指月的手指 ”,我们要去看到实相,实相就是眼前存在的这些事实真相,这些处处都在宣说无常、无我、涅槃寂静。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果能够超越自我所构筑的二元对立的世界,当下涅槃彼岸就马上现前。“无为” 才能够超越无门关,“无为”才能够契入涅槃,“无为”才能够溶入等觉的世界、一体的世界。所以,无为、 无我、无常、涅槃,都是本来就存在,你只是把心静下来,去发现事实而已,尤其是涅槃寂静,不是说你去一直很努力修,修到后来才涅槃寂静,才跑出来啊!太阳 本来就一直在照射著,太阳本来就送阳光给你,也送能源给你,它是本来就存在啊!不是说你很努力修行之后,光明才跑出来,因此大家要慢慢去体会,什么叫无 为、无修、无证。

   (第三节)“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有为”就是现象界。现 象界的一切一定是生、住、异、灭,符合缘生缘灭的法则。“有为”,包括就是一切的造作也都是,一切有为法这些都是,因此《金刚 经》讲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因此“有为法”,就是不断的生、住、异、灭变化。“ 无为”就是指“空”,这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这是无分别、非缘起法。佛教所讲的非缘起法、无分别、不生不灭,都是 直指本体的“空”,除此之外,找不到不生不灭的。

   有为者“若住、若生、若异、若灭”,那个“若”是很传神的,你要好好去体会“若 ”字,是在宣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它是有生有灭的变化,但是事实上只是型态不断的在变异、变异、变异,这是有助于大家从生生灭灭里面去体悟 “不生不灭”,从增增减减里面去体悟“不增不减”。

   (第四节)佛陀就问舍利弗“汝今诸根清净,颜貌与人有异,汝今游何三眛呢?”佛陀发现舍利弗今天的容貌特别安祥、特别快乐,佛 陀就问他“游何三眛”呢?舍利弗就回答:“唯然,世尊!我恒游空三眛”就是大乘常讲的“常 游毕境空”,都浸泡在“空”里面,但是却不是空洞、顽空,而是说他的心随时都与“空”相 应,你本来就浸泡在“空”里面,但是在你不知道之时,一样还是孤伶伶的一个,心胸还是狭窄、没有打开。如果有一天当你了悟真理实 相,你的心胸、视野打开之后,你的心与“空”相应,此时就跟“空”溶为一体,就是进入“恒 游毕竟空”。

   这时候佛陀就告诉舍利弗:哇!太好了!太好了!“善哉!善哉!舍利弗!”你今天能够“游于空三昧。所以然者,诸虚 空三昧……”这里补充几个字,在各种三昧中,“虚空三昧者最为第一”。如果有人 “其有比丘游虚空三昧”,“游虚空三昧”就是说你都浸泡在“虚空三昧”里面, 心都与“空”相应。如果你的心能够与空相应,这样的人就会怎么样呢?他会来到“计无吾我、人、寿命,亦不见有众生相 ”就是《金刚经》所讲的,都是体证涅槃、无为、空的世界。当你来到那种世界,是会体证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就会来到“无我”,人就是人相,寿命就是寿命相。

   “亦不见有众生相”《金刚经》、《心经》都是在解释《阿含》里面的深义。“亦复不见诸行本未”已经体 悟到了不生不灭,体悟到了“若生、若住、若异、若灭”。“已不见,亦不造行本”因为远离了颠倒梦想,没 有无明行,没有无明冲动,已经脱离生死轮回。“已无行,更不受有”他已脱离生死轮回。在上课期间,有时候如果一再重复提的那些, 都是表示非常重要的,因此不要以为说:我懂了!我会了!我知道了!……如果还没有深入骨髓,你的“知道 ”,都只是在头脑的知见而已,必须要不断的反覆咀嚼、反覆去听,包括说我们整个课程的这些,都要一遍一遍的闻、思、修,一遍一遍的听闻,听了 之后、然后再修,这样才会体证的更深。如果有越用功去闻、思、修,后面的证量就会越高,因此不要得少为足,不要说:这个我知道啦!我会啦!没有那么容易 的。

   如果一个人得到“空三昧”,心能够常与“空”相应,“亦无所愿,便得无愿三昧 ”此时他会来到“无愿三昧”,这里要讲三个“三昧”,就是“空三昧 ”、“无愿三昧”、“无想三昧”。如果大家能够了解,就不会去抓人相,记得!你的目标不要 锁定在“指月的手指”上面。所以,你们的目标不是在我身上,你们目标不是在佛陀身上,目标也不是在经典上面,经典是一个地图,协 助我们去看到、找到实相、认清实相,我也只是个协助你去认清实相,这样而已。真正见法,要来到以大自然为师,这是很重要的过程、阶段,如果说我们今天在中 鼎这里结这些缘,大家有缘,我只是协助你,记得!协助你回到以大自然为师。如果我们相处一年之后,你还一直紧抓著一个人相,没有去从大自然去见法,表示说 你还没有掌握到要领。所以,协助以大自然为师,处处体悟“三法印”、体悟“四圣谛”,到后来大自然就是 法界,到后来才能够与法界溶为一体。

   当你越了解、越了悟,到后来才能溶为一体,因此目标不是放在我的身上,也不是在人相上面,大家要从大自然里面,去处处见法,这样的话,现在先讲好、交代 好,如果有一天我隐居起来,退隐了、消失了,你们一样处处都是有以大自然、以法界为师,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什么时候隐居、什么时候退隐,都不一定啊!我 是想把“阿含解脱道”讲完,然后再来“老子道德经”,大概半年左右,再来就准备要退隐,有必要的时候, 我再出来这样。另外,如果我没有退隐,你们的目标会放在我身上,就不容易见到法,因此我不希望你们抓人。所以,有时候我要消失,你们才能够入 “空”,才能够真正来到法界见法,才能够真正很快的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常游毕竟空。

   只要大家能够在法界见到法,法就不会消失,法就会继续流传,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个“空三昧”,一个是“无愿 ”,再来是“无想”,就是所称的“三三昧”。因为这三种“三昧 ”,是非常深的,大家要慢慢实修实证之后,才能够体证到。所以,你要体证到“空三昧”,因为事实上这是一体的,真正 能够体证到空、无愿,能够体证到“空三昧”,“无想三昧、无愿三昧”就会出来。所谓“无愿 三昧”,不要从文字上面去解读,就是你会放下过去错误颠倒梦想的抓取,你本来是一直在海中凿河,现在你放下了在海中凿河的错误愿望、错误抓 取。所以,如果一个人体证到“空三昧”,“亦无所愿,便得无愿三昧”不要体会错误,而是照见到过去的颠 倒梦想,不会再去海中凿河了,不会再到处去找阳光了,不再用我慢去修了,而能够真正返璞归真。

   一个人能够体悟到“无愿三昧”之后,“得”就是体悟,体悟到、体证到“无愿三昧 ”之后,就会“不求死此生彼”,这一句话也很重要,一般众生还没解脱,就会贪生怕死,会有一个“我 ”,然后生命核心就会抓著,你会贪生怕死,就会想说:我要下一世……,我生生世世要… …,生命就不敢放开、放不开。一个解脱者了悟生死大事之后,他的生命全然的放开、放开,你说他有也不对,说他没有也不对,因为他已经了悟生 死大事,已经体悟“无生”了。体悟“无生”,就是他已经体悟到“生”不是我的 事,“死”也不是我的事,那是整个法界的事。有的人就想说:那生不是我的事、死不是我的事,那我还要修行干什么?!又是错误的解 读,如果还有自我、还有我慢、还有烦恼、还有苦,生死就是你的事,还是有一个“我”在生啊!有一个“我 ”在死啊!

   讲说“生死不是我的事”,是讲述一个解脱者,了悟到了生死大事,大安心、大自在啊!因为这些比较深的,我所说的内容,你们都要 仔细去听,要好好去体会,不要断章取义,这样才不会阻断了慧命。所以,一个人得到“无愿三昧”,他就“不求死此生彼 ”,你之所以会想说在这里死了之后,生到哪里去?都是还有一个自我、我慢。“都无想念时,彼行者复有无想三昧可得娱乐 ”“无想三昧”不是说我修行修、修到后来,我都不敢想、都不能有想,又是错误的理解,“无想三昧 ”是说你不会在颠倒梦想,所谓“无想”是说不会颠倒梦想。“彼行者复有无想三昧可得娱乐。此众生类皆由 不得三三昧故,流浪生死”这一句话很重要,一般众生为什么会在苦海里面浮浮沉沉?在六道里面头出头没轮回呢?因为“皆由不得三三 昧故”,没有体证到这“三三昧”,你就会“流浪生死”,也就是成为天涯的流浪人,不知道涅 槃界的家在哪里。

   “观察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观察诸法已”不是叫你看很多经 典,你才能够体悟,是要你去看法界大自然的这些实相特征,法界大自然它所展现出来的实相,实相有一些特征存在,它一直在生灭变化,于是那些解脱者他们就归 纳出来,看到无常的法性,就是看到无常。《易经》所讲的变异,一直在变异。《老子》里面一样都有讲到无常方面,又继续去观察、体悟到“无我 ”,从法界实相里面,从大自然实相里面,又去体悟到“涅槃”,“空”里面的涅槃寂静。所 以,这是人类去体悟之后,把它归纳出来的,就是佛陀这里所讲的,就是法,也就是大自然的法则,我们所讲的真理实相就是这个真理。

   佛陀这里就讲:一个人“观察诸法已”,你从实相界、现象界里面,去体悟到大自然的法则,“观察诸法” 体悟到这些法则之后,体会到后来,就会体悟到“空三昧”,就是先从有为法,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法住智 ”就是无常、无我。后知涅槃智,才会来到“空”方面,能够体证到这样,“已得空三昧”,就 变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法住智”方面也知道,“涅槃智”方面也知 道了,“无常”、“无我”这些,你都体证到了,这时候你就会体道、悟道而行道,整个生命的展现,就跟大 自然、跟“道”溶为一体,这时候变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来到“无上正等正觉 ”,因为“空”本身就是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

   “当我尔时,已得空三昧”佛陀就回忆以前,当我体证“空”之时,“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 未曾眴”佛陀当时大彻大悟,了悟真理实相之后,他七天七夜都不断的观视道树,也就是说都浸泡在法界里面,然后看一花一草一木,都是法喜泉涌, 很多人看到以为你是疯子,因为看一花一草一木,你都会笑啊!因为你处处去见到“无常”,处处去见到“缘起甚深 ”,处处去见到“三法印”,因此这时候法喜泉涌,“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未曾眴”。

   “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于诸三昧最为第一”佛陀就讲:“空三昧”就是在各种三昧之中,就是 最究竟、最高的,“王三昧者”,在三昧之中能够称王的,就是“空三昧是也”是心与“空 ”相应的这个“空”,这里都是只讲涅槃本体这个“空”,你必须要了悟这些。“ 虚空三昧”--很深、很深。能游虚空三昧,即是常游毕竟空。真正体证到空三昧,就是已经远离颠倒梦想(无想、无愿)而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但 是大家不要从文字上面去解读推敲,如果依文解字,很容易成负面的取角,变成说一个修行者,到后来误解阿罗汉那些,就变成无愿啦!消极啊!悲观啊!无想啊! 也不敢有想啊!不敢有念头啊!空啊!就变成顽空啊!……都是错误的解读。事实上,真正的解脱者,他是生动活泼自在、返璞归真 的一个真人。

          《心经》

   《心经》很多人都会背诵,很多人几乎天天都在做早晚课的背诵,其实《心经》是很深,在大乘佛教来讲,等于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代表、一个核心,但是我们今 天不是只停留在光是理解、光是会背、光是会念,我们是要实证,要真正亲证到《心经》所讲的世界,佛法不是要让你当作学问,佛陀是帮助我们解脱自在,经典都 是“指月的手指”,帮助你解脱自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观自在”,不要又当做某一个 人、某一个菩萨,又界定在人相上面。“观自在”就是你要观察、观察到很自在,到哪里都能够见到法,而且表示都能够进入如实观,如 果能够真正处处见法,当下都是“观自在菩萨”,这是要讲你,不是讲别人,你要来到观察到很自在,处处都见法。“行深 般若波罗蜜多时”注意“行深”这二个字,你要用功、来到很深度的“止观双运”,你的心要维 持得很平静、很宁静、也很柔软,未必要进入深定,但是你的闻、思、修,都要不断的用功,来到深度的止观双运,“行深”就是深度的 “止观双运”,这时候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体悟到原来一切来自于“空”, 又回归到“空”,此在讲述“界相应”章节时有分析过。

   将物质解析之后,然后成为分子……,再来到夸克,于是再解析成为能源,而能源本身不是“空”,而 是能源浸泡在“空”里面,所谓“物质”,佛教常用“色”的名词来代表,有形 体、有色,你能够看到,《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现代物理学家提出 质与能、物质与能源会互换,质、能互换,质、能本身又是不灭,从此方面可以理解。然而物理学家为什么还不能够成为一个解脱者呢?因为他只来到了解能源方 面,没有体证到“空”的玄妙,“空”是也很难实验、也无法实验,必须要实证的。《心经》所讲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为这一方面可以互换。当形成有形的物质,物质本身 能够离开“空”吗?包括说你、我、他的肉体,我们是来自于“空”,来自于“空 ”的能源,与能源慢慢凝聚为有形的物质,然后又与“空”的巧妙配合。缘起甚深之后,才形成我们的身体。

   但是形成我们的身体之后,我们与“空”没有离开,又都是浸泡在“空”里面,于是你与“空 ”又是溶为一体,虽说能源然后慢慢的凝聚、形成物质,但是此物质还是浸泡在“空”里面,因此“色不异 空,空不异色”,没办法分开的。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我们的身心一切都是来自于“空”,又回归到“空”。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舍利子啊!你要好好去体会,诸法所有现象界这些,你都要去看到一切都是来 自于“空”,而且都具有“空”的特性,“空相”包括讲到“空性 ”,“空性”就是空无自性,一切来自于“空”,然后又具足空性,“空 ”是指本体,空性是讲它又不断的生灭变化,而且现象本身又不是由它本身所形成,就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意即物理学家所提出来的“质、能不灭”,质、能可以互换,而且质、能又不灭,因此不管现象界的物质,它再怎么生 生灭灭的变化,但是质、能本身都不断的互换,星球就算爆炸,还是一样释放出等量的能源,散播在虚空中。对虚空来讲,总能量、总物质还是一样,只是加加减减 变化而已,还是一样不生不灭。

   因此,能够体证到“空”特性的人,展现破我相、破人我相,体证到“无我”,后面这里讲的,就是体证到 “空”的人,展现“无我”、“无我所”的特性,“是故空中无色 ”,“空”本身是“无色界”,“无色界”才能够容纳 “色界”的存在,一方面描述“空”的特性,一方面“空”有这样的特性。如果没 有体证到,“空”还是空,与你还是了不相干。一个解脱者就是了悟这些实相之后,展现出来与“空”的特性 相呼应、相符合。所以,一个体证到“空”的人,一样会破除身见,“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有双重的 意思,一个是讲“空”本身的特性,一个是讲体证“空”的人,展现与“空”的特 性相符合,因此一样“无受想行识”。有的人讲说“奇怪啊!明明有“我”这个色身,有受、 想、行、识,有眼、耳、鼻、舌、身、意,怎么说没有呢?……”是说“空”本身没有。

   体证“空”的人,本身就是无我、无我所,体证“无我”,因此在“空”本身里 面,无眼、耳、鼻、舌、身、意,体证“空”的人,本身的身见、我见都破除了,主体消失了,客体也消失啊!这时候“无 色声香味触法”是来到主客双泯、心与境界合一,因此“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一方面是描述 “空”的特性,一方面是体证“空”的人,他是心与境界是溶为一体,主体与客体消失、溶为一体。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都是这样的意思,“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包括十二缘起,这些也都消失了。 “无无明”因为了悟了真理实相之后,原来的颠倒梦想、无明,破除了!没有那些“无明”了, “亦无无明尽”一个体道、悟道越深的人,就像老子体悟到“道”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佛陀也讲 “空”是甚深极甚深。因此,当你真正懂得越深,才知道自己不懂,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这样“我慢 ”才会破除。

   当真正知道你不知道之时,你的我慢才会破除,意即“没有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空”本 身是不生不死,一个体证“空”的人,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了悟了生死大事,当下与法界溶为一体,一样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现象界是有苦集灭道,但是一个体证涅槃、无为、空的人,他的苦海消失了,也来到无为、无修的世界,因 此对一个四果阿罗汉来讲,是来到没有苦集灭道的世界,“无智”就是没有世间的世智辩聪,不会耍小聪明,也不会耍我慢,他是返璞归 真,“无智亦无得”无所得,因为不是说修行解脱之后,我得到什么,我得到很多,不是这样啊!而是本来就存在,本来就拥有,现在当 下跟佛陀是没有两样,你没有比佛陀少什么,法界对你与对佛陀完全都相同,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觉醒的过程,就是把“无明”转变为 “明”,了悟这样而已。

   所以,只是了悟这些实相,你没有得到什么啊!然而当你了悟之后,你就解脱自在、法喜泉涌。“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 蜜多故,心无挂碍”如果有得失心,“有所得”就是有得失心,就会有挂碍;如果没有得失心,哪来有那些挂碍呢?!心理 就不会有那些挂碍,没有挂碍、没有得失,怎么会有恐布呢?!因为没有抓取、没有得失心,就不会有恐怖,此时来到远离颠倒梦想,而“究竟涅槃 ”、大彻大悟。“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现在、未来的佛,都是依靠著「止观双运 ”,去体悟法界的真理实相。止观双运、开智慧之后,来到大彻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

  故而不要在文字堆里面钻,学佛不要去跟人家诤辩,都要有实修实证,来到大安心、大自在,就是《心经》所讲的一条很快迈向究竟解脱之路,都是属于四果阿罗汉的世界,这是可修、可证、可达,真正能够体证《心经》的世界,就能够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苦海就会消失。

   【法义分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在阐扬阿含里面甚深极甚深的“空”。《心经》就是在描述 “空”的玄妙世界、显现“空”的特性。“空”这是一切宗教的终极核心。唯有找 到“空”、溶入“空”,才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而达究竟涅槃、不生不死的世界。后面这一句,我不希望引起见 诤,希望大家能够以你的实修实证来亲证,不要用找经典来争辩,找经典来争辩,那没意义、也没用。所以,有的人听我讲过《心经》,一方面不太了解,一方面也 不以为然,于是就去问他的师兄、问别人,别人就去搜集一些资料,说“这样不对啦!我从电脑里面去找出……资料让 你看,从哪一部经典找出人家……解释,找……来解释“空”的,来让你 看这个“空”,人家是这样解释啊!因此他这样讲是不对啊!……”于是就认为: “喔!那这样,他讲的不对……”拜托啊!你要去看实际的“空”,不是在电 脑里面找档案资料的“空”,要去看到“空”的特性,“空”展现出来就是超越一 切二元对立,“空”里面展现出来就是“无色声香味触法,无苦集灭道”,因此语言、文字只是协助我们去看 到“空”,不要不去看到实体的存在,然后又在观念里面在文字相,这样很可惜!

    【幻灯片】

   今天的幻灯片是介绍关于一体的世界,体证《心经》方面的世界,“空”本身是无分别、没有界线,但是众生会用“自我 ”,然后在“空”中里面,就要划分出种种界线,这是一个象征,象征著众生在“空”中里面, 一直在划分各种界线,但是以究竟来说,你再怎么划分,对“空”来讲,有没有影响?没影响啊!不增不减啊!顶多只是自讨苦吃,这样 而已。众生用“自我”就划分出一个我有我的范围,你要符合我这个规定范围,这样我就帮你服务。如果超越我的规定范围,怎么样? “有电勿近”啊!所以,众生的慈悲或是对人好,常常是有条件的,当符合我的意思、意见就协助你,包括护持或是护法也是这样,所讲 的符合我的意思,我就护持你,如果所讲的不符合我的意思,就认为你所讲的是错的。我们众生是要解脱?还是期许善知识讲你所要的呢?所以,要去看到我们背后 “自我”的框框,当你看到之时,才能够超越。

  前面有讲到二元对立,众生一直常常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以色列、巴勒斯坦常常在争夺,常常杀来杀去,你今天杀了他,明天换他们杀了你,你今天杀了他的祖先,下一次换他的后代,又杀了你的后代,还不是一样在杀来杀去,但是众生不容易看到这样。所以,美国为什么会遭受911空 前的大袭击呢?就是从小冲突的二元对立里面,然后不断的一直演变,这里面有种族的冲突、宗教的冲突、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所谓的冲突就是二元对立。人类的 嗔心之火就是这样燃烧,都是因为二元对立,我们播放这些画面,并没有讲说哪一方对、或是哪一方错,我们都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来看,把境界呈现出来。如果 众生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就是充满著贪、充满著嗔,嗔恨之火就会不断的燃烧。二栋世界的金融中心,竟然在瞬间,一个多小时全部垮掉,大楼在炸、楼毁心 碎,而民众在哭啊!真的就是如此悲惨的情况,就是二元对立的世界,有人在那里哀伤,有人在那里痛苦号哭,世界很多的国家都在震惊,觉得这种事件实在太悲惨 了、太不好了。

  但是,有人他们却在庆祝大胜利啊!这些画面是否在告诉我们再不好的事情,都有人认为很好啊?这就是在宣说二元对立。你看:哇!我们胜利啊!……因此难掩兴奋,VICTORY的 胜利手势,就像二元对立,你认为的胜利,是来自于二元对立,因为你吃到、吃到,于是就会非常欢喜、高兴,今天认为说你胜利、你吃了、吃到了,然而对方呢? 他会甘心吗?巴解之间的冲突,这是二元对立的世间,如果没有跳脱出来,就是这样“纯苦无暂乐”,哇!同样的小孩子,这一边是在高 兴、雀跃,另一边却在哀痛,你认为说你们吃到了,你在高兴、你在快乐,美国人却是“被吃”,“被吃”就 是苦啊!他很痛苦啊!他会这样心甘吗?他一定会要报复啊!施行报复,再来就是大家又开始对立,这只是一个代表,在每一个冲突的双方,不要光说到国际战争, 我们在人世间也是一样,冲突双方的每一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都认为对方是错的,都认为对方是邪恶的一方。

   美国这一次的这样,跟阿富汗的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二元对立就是这样,彼此都认为对方是错,要战争的时候也是一样,每个人都认为是自己是对的、是正义之 师,都会向主祈求,主啊!你要帮忙我们,我们是正义之师啊!我们是正人君子啊!你要帮忙我们打倒那个坏人啊!而对方呢?也是同样:主啊!你要帮忙我们啦! 我们才是好人啊!你要协助我们啦!对方是坏人啦!事实上,大家同样都是法界的子女,但是我们就像他们一样在祈求,太阳啊!你要帮忙我们!对方是坏人啦!你 要帮忙我们把对方晒死啊!对方也在祈求,太阳啊!你要帮忙我们啦!我们是好人啦!对方是坏人啦!你不要照射阳光给对方、让对方冻死… …。众生就是这样在祈求,在祈求主啊!在祈求法界帮助自己……,这就是众生的无明,大人的内心世界不断的冲 突,然后又要走上战场,谁希望战争呢?但是又不得不走上战场。

   小孩子的脸孔、他们的世界是多么纯真,但是哪知道大人的世界这么复杂呢?!这一张可以让我们好好去看,人类的冲突一直越来越演变,到后来就是这样互相不 断的厮杀,这里他们又是这样二元对立,他们也是一样都在反美,你看这些大人的脸孔,都充满著苦啊!还有仇恨!现在我们不要看这把枪,你看小孩子的脸孔是不 是比较纯真?但是大人会把这些仇恨,然后开始不断的教导小孩子,开始把枪拿起来要去打倒坏人、去打敌人,于是开始大人的二元对立,于是在小孩子成长的心灵 过程中,灌输小孩子二元对立。因此,一开始我们在上解脱道课程,就跟大家讲说要归零、归零,包括说要听闻我们整个解脱道的课程,或是要听闻老子《道德经》 也是一样,都要归零,如果没有归零,没有办法真正体证到超越二元对立。

   我们从小到大,受到很多正确的资讯,很多也是错误的资讯,因此要来个大清仓,重新求真求证,用客观理智求真求证,你看大人不断的冲突,而让这个世间就是 这样战祸连连,然后小孩子呢?何其无辜啊!所以,战争就是导致生灵涂炭,我们能不能停止这些战争呢?大家慈悲来互相对待、善待一切众生,战争就是导致这 样,众生就是悲苦啊!然后就是这样沦为流浪人。所以,这是回教的一个教主的代表,这是教宗,宗教本来就是希望世界的众生能够出离苦海,但是如果宗教的错误 引导,就会导致宗教冲突,他们也一起出来呼吁人类要用爱心来相待,不要有仇恨。教宗就呼吁我们能不能不要有仇恨呢?大家要用爱心来相待,如果大家能够去体 会,不管你称为主啦!或是天主、或是阿拉啦!事实上讲的就是整个法界,法界都是平等心的爱我们,但是众生看不到,视野、心胸、智慧没有拉开,你就是站在蜗 牛角的角落,都是站在这边攻击这边,这一张幻灯片的含意都很深,大家要慢慢去体会。

   你不要想说这个我看过了,我会了!我知道了!要在历缘对境里,常常来检验啦!你的冲突、你的对立,都是来自于我们站在一个小角落,然后攻击另一边,当你 能够拉开视野去看到整体,会看到原来你所攻击的这一面,大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你真正体证到一体世界,就会以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法界给我们的虚 空、给我们的空间、给我们的环境,是这么的纯净,很纯净的空间,但是人类不断在追逐各种欲望,欲望无穷,一直在耗用大自然的资源,一直满足自己的欲望,不 断的在奔驰啊!人类一直在吃、吃、吃,啃蚀大自然的资源,你吃、啃蚀大自然的资源,然后又制造出很多的垃圾,制造出很多的脏乱,然后又污染空气、污染空 间。

   后面的这一张,那一天在拍摄这些幻灯片的时候,在市区里面看起来都是晴空,天气都很晴朗,当我到山上来拍的时候,哇!发现到说真的是万里无云,天空中都 没有云,但是台北县市整个空中,却是飘浮著这么厚厚重重的乌云,乌烟瘴气,这不是云,大地给我们的是如此蓝色的天空、青翠的山峦,但是众生却把它污染得这 样。这是晴朗的天空,而且整个台北县市都没有云,我们把空气变成这样,就是人类的欲贪不断在争夺、不断在争战,然后把空间、空气不断的这样污染,你看鸟在 这边飞,青山、绿水、蓝天,这里没有什么云,整个台北市再拉近来看,刚才是圆的,现在再把它拉近来看,这是新光三越,整个台北就是在一片乌烟瘴气的情况 下,这是人类不断一直在啃蚀大自然的资源,却没有去珍惜它,没有看到我们跟法界是一体。这是台北市、这是台北县,整个空中飘浮的,竟然是如此严重的乌云, 这是人类的我慢,不断的吃、吃、吃,然后破坏了大自然环境。

   你看这些猴子,它们就在想人类真的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在那里一直忙,没有像我们很悠闲的活在每个当下,它们可以悠闲的互相慰藉、和乐玩耍,而人类怎么 样呢?担忧怎么股票又下跌啊?股票又升了、又下跌啊?什么时候开电脑彩券……,整个心忙忙碌碌,结果你的心都是越来越绷紧、 越苦,一直抓、抓很多,以为你得到很多,结果你的苦、压力却越大。所以,大家要静下来,想想你的所做所为,到底是让你越来越快乐、越安祥呢?还是让你的压 力越来越大,让你的苦越来越多呢?要静下来反观一下,这样你才会调整。

  大自然法界是如此在厚爱著每一个众生,博爱一切众生,太阳不管是日出,也是这么美的一幅图画,日落也是如诗如画,因此大自然给我们是这样一个清净的环境,本来就是一个净土,但是人类却一直把它污染。

   现在再体会何谓不生不灭,现在从水的这些演变,体会何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大海,地球上的海水,有时候又蒸发成为空中的云,空中的云又不会 不断的飘到各处、飘到山上,然后又会下雨。海水变成为云,然后云飘到各处、降下雨,又流到各个溪谷、溪流,人类善用这些水来做灌溉,于是流到田野灌慨、长 养各种植物。这是一棵大白菜,在故宫里面有一个叫做翠玉白菜的翠玉,我们现在把它种活了,唯有法界能够让它成为活的,这是翠玉白菜,水能够让翠玉白菜成为 活的,也能够滋养一切众生,让众生浸泡在水中,让众生的生命能够蓬勃发展,让众生能够这样悠哉的活著,水又能够让我们喝到身体里面,成为身体里面的液体、 血液,当你不需要,又回归大自然把它尿出来、回归大自然。你用过的水,把它回归到法界大自然,这些水又不断的流、流、流,又流回到大海。

   整个水是从海水变成云、下雨,然后不断的应用,又流回到海水,都在宣说生生灭灭里面,整个地球上面的水,却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大家要去体会不生不 灭、不增不减,你是要看到总体,包括不垢不净也是一样,“垢净”是人类自我意识去把它贴出来的,对法界来讲,是不垢不净的,它是 平等善待一切,因此那些水流回到大海之后,当我今天的因缘是扮演大海水的角色,我就这样在海里面,跟著海的那些水,你看好像代表一个死亡,哇!众生以为说 一个寿命尽,再来就是死亡,但是水都在宣说哪里有死亡呢?我只是回归大海、回归法界,我跟法界是溶为一体啊!我这些水流到大海,跟整个大海就是溶为一体, 哪里有真正的消失?!

   一个解脱者就是回归大海、回归法界。当我回归大海的时候,当下法界的这些因缘要我形成波浪,我就形成波浪;当我回归大海之后,大海要怎么运用,那是法界 的事情,因此有时候因缘要形成波浪,我就形成波浪,因缘具足的时候形成云,我就形成云。但是不管你要形成波浪、形成浪花、形成云,都不是海水本身在决定, 都是很多的因缘,就是缘起甚深,也就是空无自性。你看这些云,当它形成之后,又到处飘啊!到处游山玩水啊!就像开著飞机到处游山玩水,然后又飘过台北的天 空,告诉你:我又来了!因此又告诉你不断的变化,一直在变化、变化里面,它是在生生灭灭里面维持一个不生不灭。

   这些水,不管是在地上的水,或是在天上的云,“若生、若住、若异、若灭”,外相上虽然有不一样,但是事实上本质都相同,而且在 变千变万化里面,又是维持一个不变,要体悟《心经》所讲的,都要现观整个法界、大自然的实相,要体悟中观里面的八部缘起,一定要去现观缘起、现象界的这 些,不是在文字堆里面绕。如果你在文字堆里面绕,这是落入见诤,就是见诤不完,要从大自然里面去体悟《心经》所讲的真理实相。整个大海,不管波浪再怎么变 化,不管潮汐再怎么潮起潮落,我们地球上、太阳系里面的这些水,从形成到现在是不增不减。再来进入“入佛法界”来体悟,佛陀就是 回归法界,法界不是抽象,它是整个以空为本体,背面这是“空”,“空”为本体,包含现象界的一切,要了 悟真理实相,一定要体证现象界的一切与“空”。

   虚空容许人间的改朝换代,这是在台北士林官邸的花园,这里是代表一种人世间改朝换代的变化,空中不碍白云飞,让白云在这里飞啊!不管人间的人事的改朝换 代,千变万化云的飞来飞去,但是“空”本身是不变,大家慢慢去体会,不管云再怎么样的云聚云散,但是“空 ”是不变,不生不死啊!要看到现象界的这些生生灭灭,然后要看到背后“空”的不生不灭,你有正确的闻思,要见法就很 快,在这些闻思之后,以后你看事情就会看得很有深度。很有深度就是不只是看到这些而已,你会看到很深很深、无限深的“空”。所 以,你要慢慢去体会到“空”的玄妙,“空”能够包容这些云的存在,也能够容纳人类一切的文明,在 “空”里面,是包含在法界里面,“空”是包含著生与死。

   生与死,对法界而言,都是平等的,旁边这棵树就是代表生,坟墓是代表死,法界是平等的善待生与死。因此,生、死对法界而言,是一如啊!大家要慢慢去体会 这些,我们众生怕黑洞,认为黑洞就是死亡、就是消失,但是没有黑洞怎么会有白洞呢?如果没有星球的爆炸、没有银河系的毁灭,怎么会有大能源释放出来呢?所 以,有黑洞就会有白洞,你要有白洞、要有生,就一定要经过死,大家慢慢去了解,以前我们是说了悟老病死,但是现在是要来看透死亡、看透生的深层深义,现在 要去看到没有死亡。当你不接受死亡、没有死亡,另外一边不会有“生”啊!这是荣总医院,如果你有被医治好,就走前面啦!如果没医 好,就到后门。后面这里有死亡,这里是产房,里面是有“生”,因此生与死是不生不灭,不要从片段去看,你要看到总体。

   如果我们从片段来看,另一个家庭是有人死亡、办丧事,但是另一个家庭有人出生,他们在办喜事。但是,对法界而言是维持平衡的,因此要去体会这个深义,法 界是平等的对待死亡、跟对待生,没有死亡就没有生命,现在我们越讲越深入,就是大家去了悟生死大事。一棵树看起来树叶都掉落,好像进入死亡的阶段,但是如 果它的树叶不掉落,它的生机没办法出来,因此有死亡的地方,它就充满著生机,大家慢慢去体会,它有这些变化,你容许它的变化,容许死亡、容许它的无常,你 要慢慢去看到这里面充满著生机。当它叶子掉落之后,就充满著一些花苞,再来就是樱花盛开,要去看到无常的叶子掉落,容许叶子的掉落,然后才不会不断一直长 出新叶,它的树才能够成长,因此不要惧怕无常。

   你要体会到佛教有人提出证果的人,他是来到“常乐我净”的世界,记得!所谓“常”,不要用一般语言文 字的一种固定不变的“常”去体会,是要从彻证无常法印之后,才能够体证到那个“常”。你容许花落、花才 能够开,有花开、花落,我们要看到两极,容许两极的存在,这棵树有枯死,这里面又长出一个新的生命,再来看“在巴西的雨林深处、在森林深处, 死亡的树木,为其它的树木提供生长的机会,自然界没有废弃之物”,含意都很深,这里是在宣说何谓不生不死,何谓“若生、若住、若 异、若灭”,你会去看到你在现象界里面,当你走在路上、走在山坡上,处处都可以去体悟,处处都可以见法的,因此我们要去看到不生不死。

   这是在自然科学博物馆拍摄的,现在自然科学博物馆已经体悟到何谓不死不生、不生不死,如果佛教还在文字堆里面找不生不死,你没办法看到实相,要知道地球 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目前已经灭绝的,可能达百分九十九,而在演化上,灭绝、生存和演变是同等重要。所以,要了悟何谓不死不生、不生不死,了悟何谓 “无常法印”,大家慢慢去看叶子有绿的时候,也有黄的时候,也有掉落的时候,云有飞来飞去,就是现象界不断的生生灭灭,但是所谓 “空”,要体悟到“空”的不生不灭,要看到现象界的生生灭灭,到处都在宣说无常法印,然后无常里面会充 满著生机,又会不断的长出新的出来,你要容许“无常”的存在,生命才能够存在。

   要了解“无常”与“无我”是中性的,这样才会完全不惧怕“无常”,而且要了 悟生死大事,这样才能来到涅槃解脱的世界,慢慢去现观整个法界大自然,大自然都在宣说“无上甚深微妙法”,大自然养育著一切的众 生,看到“空”的这些甚深启示,看到现象界的启示,你懂得越多,“我慢”才会断得越快,你的心就会越柔 软,你的头就会低下来,身心柔软,这样你才能够解脱自在,就是《心经》的世界,非常深、非常好!大家要去实修实证,如果能够体证到《心经》的世界,而且能 够看到法界的“无上甚深微妙法”,“自我”才会消失溶入,我们前面是一个“自我 ”,很明显嘛!“我慢”很大,到后来当你体悟到真理实相之后,“自我”它会消失,它会溶入 “空”里面,跟法界溶为一体,然后你的生命就会放出光芒,这是实际的太阳,这是一颗枯掉的槟榔树,一棵枯的槟榔树,它的生命一样 发挥出来,要去体会到原来是鱼在水中,却不知道自己浸泡在水中,人浸泡在“空”之中,却不知道人浸泡在涅槃界里面,然后你不知 道。

   现在我们的修行就是要去认清到,原来我就浸泡在涅槃界里面,原来我就浸泡在“空”里面,原来我就浸泡在极乐世界里面。如果你能 够体会到这些,阿弥陀佛到处都在,跟你讲经说法,你到处都可以见到法,就能够解脱自在,这时候就能够来到解脱自在,展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时候你的生命才 会真正开放出来,才会放光啊!就是般若智慧。你真正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自利利他。这些人就在向上看、向前看,他们就是在看著灵鹫山上佛陀拈花微笑,就像佛 陀在灵鹫山上面,但是不要又把灵鹫山变成固定的地方,灵鹫山讲的就是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佛陀处处在法界里面跟你拈花微笑,因此要去看到无常、看到 “无我”、看到“空”,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何谓“拈花微笑”,你真正会看,处 处都在微笑,要去看到佛陀在跟我们拈花微笑,有看到吗?当你真正看到会会心微笑的时候,在大自然界会会心微笑的时候,哇!这样我们上这些课,就没有白上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