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论创作和阅读
不管积累了多少传统,文字也只是痕迹的一种。在广义的角度,诗在当下绽放,写下来都是尸体,成为狭义的诗。但尸体就尸体,玩尸体也挺有趣,看,几千年了还乐此不疲。
尸体有很多种,啃过的都知道,不只啃小人头那。这么多的诗体种类,啃了这么多年,任何一块骨头都被啃过很多次了,当然,唾沫星也可能被作为美味,只要是来自那些千年、万年药铺的。尸体和唾沫星就不说了,这都不重要,在当下的绽放中,这一切都被融化,尸体和唾沫星都被粉碎混到土里,只有当下的绽放,其它都是多余的。在当下的绽放中,感、语、语感的划分也是多余的,形式、文字等等更是一下被点燃、照亮。不用眼睛,已经把所有的细节看清,感官的划分也是多余的,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等都可以呈现。如果看了这还不明白,那可以去听听莫扎特或舒伯特的作品。
一般来说,平常所认为的创作其实只是一种记录,把当下的绽放记录下来。象莫扎特和伯特之类的人,这种记录在当下就完成了;但大多数的人就象贝多芬一样,记录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迷失的过程。所有的迷失来自痕迹的束缚,束缚带来懒惰,只有极少象贝多芬之类的人才能不断突破这些痕迹的束缚,完成苦涩的记录。虽然分类不是小人所喜欢的,但如果要对记录玩这个游戏,则可说为三类:被痕迹束缚的,突破痕迹的,当下绽放的。不行,有一只脚飘过来了,等一等 ——
好不容易追上昨天那脚,一抓,竟然是空的。只好继续十个指头在键盘物体上的飘动。
上面说过,平常所指的创作其实只是对当下绽放的记录。这里必须首先聊聊所谓的灵感。灵感属于一种记录的状态,或者说是记录当下的敞开,而记录的当下就是语感,换句话说,创作和记录属于语的过程,灵感就是语感的敞开。
对于莫扎特和舒伯特等当下绽放的一类人,并不需要什么灵感,他们就是音乐本身,灵感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多余的,或者说感、语感和语直接相通,并不需要所谓的灵感来照亮什么。对于大多数被痕迹束缚的一群,灵感是一种特别的经验,是不断挣扎的一种释放。
感、语感和语的通道时开时合,在不断的抽动中灵感喷发了。这种挣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终导致灵感的永远离开,类似某种功能性疾病。但灵感的快乐太强烈了,为了寻找往日的好时光,所有的理论、概念补药就出来了,修养之类的东西就象伍柳派的某些活动,还精补脑、最后个个红光满面、修养学识十足,到头来怎样,自己最清楚。
当然,这世界上的人也太多了,不制造点神仙、半仙、神人、圣人,弄些语录、脚录,大家不闲死就怪了。除了这些,还有无数民间药方、谚语,当然也包括一滴十滴之类的。最终,痕迹变成巨网,自缚缚人,纠缠不清。
哇,小人最重要的部位射过来了,快追—————
最该有的终于有了,好好幸运啊。今天可以10加1了。
昨天把灵感和小人刚追回来的东西相联系,大概又要得罪一群。但小人有偷窥癖,专喜欢扯开一些神圣的外衣,什么圣母、贞女,概无例外。
昨天还提到痕迹变成巨网,自缚缚人,纠缠不清。但最好玩的是,那些挥舞屠龙刀、倚天剑的英雄英雌们,最后发现只不过在继续网的编织,屠龙刀、倚天剑,他们她们的所有思想、行为、甚至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哪一样不在网中?
昨天还说到修养,把修养看成还精补脑大概又会惹人不快。其实,看就看,不看就不看,没有太多的废话。如果明白各种所谓学问的构造方式和一些基本的结构,看书就是看一些游戏如何被玩,而玩者又如何象蜘蛛一样候着,能弄死哪几类蚊子或文字等等。看书假如不到这种状态,那基本就瞎了,虽然即使到这种状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看一切可以找到而你还觉得有趣的书,识破所有的诡计,如果暂时看不透,歇歇在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疑问,任何一个疑问辗转下来都将成云成雨覆天盖地,变牛变马、变仙变鬼几十亿次也不会揭开。
虽然小人对书没有特别的爱好,但既然瞎了,也就继续瞎聊。在所有书里面,小人觉得数学是必须首先要读的,对数学了解越深,在其它方面被欺骗的机会就越少。这里指的不是具体的领域,而是数学游戏的整体玩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没有基本的了解,去扯谈什么存在、语言、结构、解构、后现代都是笑话。其实,任何思维的玩意,在某种程度上都和一些数学游戏同构,而数学里面的玩法不知比其它复杂多少倍。可以这样说,现在哲学之类东西所玩的东西大概就对应数学20世纪初的水平,可惜现在的数学越来越变成天书,能看懂的人看其它书,只要花点时间熟悉一下基本的概念,就象玩一样;反之,几乎不会有类似的可能。
上面说到数学,相信大多数喜欢文学的人对数学都比较怕,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去了解一样东西,并不需要去成为专家,而所谓的专家往往都是大傻冒。就算在数学里面,大多数只不过是证明机器,对数学的整体把握这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数学,物理也是必须了解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只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象量子力学之类的都是可以进行公理化研究的。这一方面大概搞物理的人是不大喜欢的,他们总是强调两者之间的所谓不同,这种口舌事情就不说了。总的说来,物理比较简单,在概念上更容易被把握,有更多的直观性。只要不是从事专门的研究,在一定数学基础的前提下,大致的了解是容易的。这里关键要注意的是具体物理图景后面的思维模式。
此外,有关人体方面的研究也是必须要知道的,看看这个皮囊每天都干些什么、所谓的思维在生物、生理层面的过程,所谓的情绪如何在某种化学过程中得到制造等等。了解多一点,对消解很多关于人类的神话大概有一定帮助。
当然,假如有时间有兴趣,需要看的东西无穷,但往往里面的模式是类似的,以上三方面的了解会对这些模式的把握有更多的帮助。过几天ICM2002就开始了,到月底,小人都比较忙,这几天有空再写写,然后9月份再算了。小人也将抓紧时间把飘在其它地方的心啊肺啊找回来。头就不要了,有小的还要大的干什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