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禅中的种种

大家久等了,说句实话我是一直在规划接下来还如何讲下去。因为到这个阶段已经是曲高和寡了,再加上其实我本人禅定深入也有一定局限。因此可能接下来在继续介绍后面的禅定境界,只能更多的理论化,并且减少实践的说法了。

因为就算我不能带领大家深入进去,但是好歹咱有智慧,能扶正道路,那就行!

在初禅中,快乐的感受虽然持续,但是上一节我讲到了,好像一直猪不停的追逐食物一样,不停的观,不停的觉。就好比在追逐一样。并且说实话,我们会觉得我们这时候的快乐感受是因为我们的觉和观。久而久之,说实话,快乐的感受是会减少的。感觉减少,但是不代表真的减少,因为比如我们在禅境中看见一朵美丽的花朵,身心感到喜悦快乐。但是实际上等一下看腻了,不也就是一朵花而已么?然后其实快乐就降低了。

但是同时我们又发现一块美丽的石头,于是乎又因为石头美丽而快乐喜悦,这种不断的感官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快乐,并且在那个境界中,一切事物都那么多祥和,自然我们会以为快乐享受不尽。

但是实际上呢?有意义吗?大家好好想想,我们生活中不就是这样的么?今天得到个苹果手机,很快乐,时间久了习惯了,对它无感了。但是找了个新的男女朋友,很快了,后来感情平淡了,突然地上见到10块钱,又乐呵呵的……

说句实话,二者相比较,是不是异曲同工?如果我们谨慎点,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在因为各种境物现象而快乐或者烦恼。

只不过,在这个初禅中,我们脱离了很粗重的身体感受和欲望而已,比如不贪食欲,色欲,物欲,名欲,睡欲(享受欲)而已。因此有种轻松感,烦恼少了而已。但是本质上我们的习气,对自我的执着,对物质的依赖还是没有断除。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会有疲倦感,厌烦感生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现在所有的快乐,都是我们观来的,感觉来的。并且还会有所想,如果脑子真完全不想,哪里会知道我们面临的境物是什么呢?要是我们不需要去观,去觉,不需要去想,去思,本自就快乐那么多好?

所以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就成为了进入二禅的契机。

在这里我们应该放下所思所想,所观所觉了。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眼识,有耳识,有身识等等……,在初禅中也有,说明本质区别还没有到太大,我们如果本着抛弃这些,真正屏蔽这些所有信号的目的。那么初禅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啊,就让我们大胆的不思不想,不观不觉。

具体就是在大梵天境界中,我们已经触及到,自己就是宇宙,自己就是世界的感受了。并且我们能感受到这个世界自顾自的运作着,而这个自顾自的运作就是我的运作。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的开始真正不理会这一切。

开始放下追逐,开始不看不听,不闻不问,不思不想,这时候其实你只要本着一个原则:“放心一切”。放放心心的在初禅中做到“我什么都不管了,随便吧,一切随他去吧。什么让我快乐的事物我都不管了”的态度。并且把你这个天神的身体也静静坐下来,不再去观察这个境界中的种种事物。

那么二禅就会现前了。

具体是什么感受呢?和初禅不同的是,突然整个世界都会消失不见了。一片宁静的“黑暗”。说黑也不是黑,只是觉得没有光,不仅没有失去快乐喜悦的感受,突然反而觉得更加轻松,更加快乐喜悦了。

因为你已经不需要外物来刺激你造成快乐了,好像本身就是快乐和欢喜做成的似的。你就这样静静呆着,什么都不用去刻意感觉,就能源源不断的快乐高兴!

和初禅不同的是,所见不同,初禅中有好多幻境,或者很明确的环境,包括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包括行人动物,甚至自己高大伟岸的身形等等。

二禅中,这些都没有,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有五官的光团,在一片黑暗中,没有上下左右之分,也没有很明确的世界。这个境界叫做二禅的少光天。

仅仅就是莫名其妙的在那里快乐着,高兴着。

二禅叫做定生喜乐,很好理解,你就定在那里,自然就有欢喜快乐,这一点和初禅立即区别开了,初禅是因为外境,或者感受,或者离开欲望的轻松感造成的快乐和喜悦,但是二禅恰恰突然抛弃了那些,自给自足了。

初禅中其实有好几处不理想的地方,咱们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个就是寻伺,也就是觉和观,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快乐喜悦都因为我们在觉和观这些情景现象,有依赖性。

第二个就是苦,明明很欢喜快乐,苦在哪里?还没发现吗?你一心跟着快乐走,不停的寻伺,好比春种秋收的农民,付出着你的行为和努力……不是苦吗?其中还有快乐渐渐失去,要寻找新的快乐的苦,等等。

第三个是掉举,意思就是你的所思所想所乐,还是因为情景给你造成的。你还是被外境牵引着的。而且会有很多所感,我是上帝,我是神,我如何如何等等邪见,也都是被外境影响造成的,这就是初禅中不够圆满的掉举的部分。

第四个,定下劣性,就是安于现状,因为无欲无求,有很强的惰性。不愿意改变。之所以说是劣性,其实就是愚痴的一种哦,好比井底之蛙。就算你认为你此刻是神,是上帝,那也是在你这口井里,呵呵。

第五个,就是贪,大家不要误会,此处的贪,不是贪欲望,贪享受。不是主动的,是被动的。是因为惰性,因为前面讲的安于现状,因此表面上其实不贪,实际上,比如有人跟你讲,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金山银山,如果贪财的人,他就愿意去。如果他不愿意去并不代表不贪,只是贪在此地而已。所以这个很微妙,是个相对概念。

也就是说,你自己不知道自己贪,其实是一种贪(这话怎么那么绕?)

所以就像我开始说的,你不要管了,你就放下吧,随它去吧,不要再观了,不要再觉了,您老累不累啊?不要贪在此时了……就因为这样,我们进入二禅。

立即就消除了初禅中的这五种不足的地方。

不思不想,喜悦快乐,你抛弃了对情景的依赖,那么会发现这种轻松感又比初禅的要更奇妙了。当然这里的不思不想不是绝对的不思不想,对于自身感受还是又思又想的,只是不思不想外境的事物了。

二禅中三个阶段,这里讲到的是少光天,感觉没有了世界,但是自己是个光团人……和初禅形象有变化,初禅自己是个高大伟岸的相貌,相对众生来说。二禅中因为没有世界的感觉,就是黑暗中一团光,所以没有了对比,不知道自己高大伟岸,还是矮小,只是觉得自己是个光团。

其实初禅也会感觉自己发光,但是没有现在明显。

下一个阶段是更进一步的不思不想,也就是说,这里不是感觉到自己是黑暗中的一个光团吗?那你干脆黑暗也不用管他,放着去好了。

那么就会进入下一阶段,叫做无量光天。意思就是你抛弃掉对所谓黑暗和自身的分别,那么自身就是一切,自身是光,那么一切都是光,这个光到底有多大有多远没办法分辨,因此进入的就是无量光天,代表不可以测量分辨,所以叫无量的光。

在无量光天里面,虽然是无量,但是还是会有分别,你会发现我此刻比刚才亮……等一下又没有刚才亮……随时在变化。你会发现你这些变化,就是有所思有所想。

如果你为此而疑惑,肯定要退出二禅了,但是如果不惑会怎么样?不惑就不管它呗。

实际上这个光就是这个境界中本质的自己,原本无所思无所想的自己,如果你一旦开始有所思想,肯定状态不稳定,你会感觉光芒有变化。

如果又是那种态度。不管了,那么就会进入二禅的最后一层,光音天。

什么概念?就是光满了,不懂了,形容不出来是什么亮度,抛弃了所思所想,那么一切思维,尤其之前提到我们的思维其实是语言思维为主的。抛弃了语言思维,那么声音也是光,什么都是光,并且我们不做思想,那么就是源源不断不可限量,不可以对比,不可以形容的光了。

还记得曾经听见过的,耳朵里的哗哗声吧?不记得的复习一下,用杯子罩住耳朵听听。

就是这个源源不断,全部在认知里化成了光。所以语言,声音,等等一切都成了光。所以叫光音天。

这个境界很玄妙,还记得佛经上讲什么?说众生,我们人,都是光音天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此你此时相对来说是不思不想,好比普通物质一样,包括你想想人从受精卵便成人,在受精卵阶段会思会想么?

这个地方一个重要的证悟就是,物我如一,我和物质本身没有本质分别。

当然不是正知正见了。仅仅是你此刻的领悟而已。因为你认为物质本身不会思考,但是你也认为原本的你不会思考,那么都是你的认为而已,很强的自我见解,所以还是属于偏见哦。

以上大概就是二禅中的情况了。咱们还是老套路,多方对比一下。

经文上记载,初禅没有了味觉(舌识)和嗅觉(鼻识)。那么二禅没有了视觉和听觉,也没有了身体的感觉,我们来找找看,是什么地方。

其实随便反应一下就知道了,我们都把一切光化了……哪里会有这些感受呢?

所以什么黑暗中的光团,光遍一切……实际不是我们看见的,或者听见的,其实单纯就是我们意识的感受……

二禅中的四个禅支:喜,乐,一心,和初禅一样。不同的是抛弃了觉观,变成了内静,所以就先我前面形容的一样,实际上就是内在发起的了,脱离了外境的影响,所以成为内,并且因为没有外境的纷纷扰扰,所以称为静。

二禅中,有哪些不理想的地方呢?

和初禅一样的贪,是有的。惰性,定下劣性也是有的,还有记得前面讲的比较艺术化的形容,一会儿光亮,一会儿又没那么亮,亮的时候欢喜,不亮的时候没那么欢喜……这个喜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影响你的快乐。还有什么?就是踊跃,这个词是经文里的,也比较晦涩,要解释起来,其实就还是一种倾向性,倾向于光更亮?或者说是更喜悦?实际上确实有这样的现象,我们虽然感觉抛弃了语言思维,一切统一化了,都是光,但是还是对自身,或者对感受有期待,有倾向,其实感受中还是知道这一刻比上一刻更欢喜等等。

这些就是二禅中的障碍了。总结起来,虽然不能用还有苦受来形容,但是自己的倾向性,或者说欢喜程度,还是负担……广义来说,还是一种苦,对比我们的初衷,还是不圆满,因此要这里还不是我们终极的目的地。

好了这一节就讲到这边,由于章节限制,下一节我要把四禅八定全部快速讲完了,其实多讲也没有意义了,因为确实有点曲高和寡了。

我们就打起精神来,上完最后一两课吧,未来光明的出路,还是靠大家各自走出来。

·重返兜率天: 我就在我的帖子里回答你的问题了,免得没有人真心好好回答你,你要问初禅是否真的有色界天身对不对?其实有也不对,没有也不对,记得我们前面就讲过了八不中道,非有非非有才对。就好比,问,我们真的有这个肉体么?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所谓色身,不管是欲界身,还是色界身,都是缘起有

重返兜率天: 另外就是既然是缘起有,我们只能依靠我们有的对应的心识来认知它,包括我们用眼耳鼻舌来认知这个世界,这个肉身,色界定中,我们其实还是没有脱离这六识。所以道理是一样的,一切有都是我们的感知,所以色戒定中色界身,硬要说是幻也是可以的,况且我们称呼真实生活为梦幻泡影呢?

修真无争: 回复重返兜率天 :其实我也有个概念,这意生身是心识造出来的

修真无争: 回复重返兜率天 :我认为人并不能脱离意识,非想非非想天还在意识中,除了灭尽定和睡觉。现实虽然客观存在,但人能感知是心识所造,这才有三界之存在,都是心识所造

重返兜率天: 回复修真无争 :说得没错

@修真无争

会集于【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七. 第三分布吒婆楼经第九】

尔时.象首舍利弗白言.世尊.当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复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天身.一时有不.

世尊.当有欲界天身时.复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天身.一时有不.世尊. 当有色界天身时.复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天身.一时有不.如是至有想无想处天身时.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天身.一时有不.

佛告象首舍利弗.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尔时正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非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天身.如是乃至有有想无想处天身时.尔时正有想无想处天身.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有处天身.

象首.譬如牛乳.乳变为酪.酪为生酥.生酥为熟酥.熟酥为醒醐.醍醐为第一.象首.当有乳时.唯名为乳.不名为酪.酥.醒醐.如是展转.至醍醐时.唯名醍醐.不名为乳.不名酪.酥.

象首.此亦如是.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无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有想无想处天身.如是展转.有有想无想处天身时.唯有有想无想处天身.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无所有处天身.